ID: 20289191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49841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李凭箜篌引 李贺 1.了解李贺生平事迹。 2.了解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并感受本 诗的音乐美及意境美。 3.总结本诗的写作特色。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诗歌鉴赏 目 录 一 知人论世 关于李贺 李贺,字长吉,后世称李昌谷。河南府福昌县谷乡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后世称为诗鬼。 他的作品常常感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诗歌中常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想象奇谲,辞采诡丽,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才思聪颖,但仕途坎坷。被诽谤讳父名而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经人推荐担任九品小官,地位卑微。怀才不遇,痛苦抑郁,卒时仅27岁。 解题 ①“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②“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③“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属古体诗。(乐府歌行体) 二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贺在京城所作,诗中刻画了名噪一时的梨园弟子李凭弹箜篌的绝妙声音,想象丰富,设色瑰丽。 朗诵节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对照翻译 原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译文: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对照翻译 原文: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对照翻译 第一层:第1句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时秋高气 爽的环境。 第2~3句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 悲愁侧面烘托李凭的高超技艺。 第4句顺笔带出演奏者的姓名和演奏地点。 第二层:5~6句直接描摹音乐,以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 兰欢笑来形容箜篌的乐音优美动听。 第三层:从第7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以月亮寒光因 之融化、紫皇为之吸引、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 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 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 艺与神奇魅力。 层次梳理 三 诗歌鉴赏 思考:诗人在前四句交代了什么信息?有何作用? 吴丝蜀桐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