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03775

16.《阿房宫赋》《六国论》任务式联读课件(共30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305319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2023-2024
  • cover
(课件网) ———《六国论》《阿房宫赋》 探究治国得失,感知良士情怀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学习借古讽今的讽谏艺术。 2.探究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3.把握情感,学习古代良臣贤士讲责任、敢担当、心怀天下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作者 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杜牧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宰相和史学家。23岁写此赋,26岁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及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其诗擅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成就极高,与著名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是晚唐诗人的主要代表之一,亦能文,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 杜牧 认识作者 (1000─1066)字明亮,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成为文学史上著名人物,“唐宋八大家”中他一门就占了三人。苏洵长于散文,善用比喻。他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切中时弊,说服力强,著作有《嘉祐集》。 苏洵 任务一:写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写。 探究《阿房宫赋》《六国论》的主要内容和创作目的。 1.《阿房宫赋》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请在原文分别找出秦和六国灭亡的原因。 篇目 灭亡原因 原文依据 文言现象 《阿房宫赋》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1.《阿房宫赋》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请在原文分别找出秦和六国灭亡的原因。 篇目 灭亡原因 原文依据 文言现象 《阿房宫赋》 “不爱人”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使、复、递 《六国论》 “弊在赂秦”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兵、战、弊 2.分别探究杜牧和苏洵写作文章的原因和目的。 篇目 写作原因 创作目的 原文依据 文言现象 《阿房宫赋》 前者写于唐朝日渐衰落之际 《六国论》 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写于公元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23岁),此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民生凋敝,苛政盛行,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杜牧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十六岁继位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不理朝政,在国力衰微的情况下,大兴土木,曾在长安洛阳有兴修宫殿的庞大计划。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 创作背景: 北宋建国后的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负多胜少。苏洵生活的年代,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