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6346

16《赤壁赋》《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435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赤壁赋,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必修一第七单元 《赤壁赋》《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要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异义词,积累文言虚词、状语后置、意动用法等知识;反复诵读,体会《赤壁赋》铺陈、排比手法造就的语言整饬之美,诵读《登泰山记》体会姚鼐用词传神、真切生动、以神韵为宗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抓住写景、抒情、说理完美结合的特点,体会并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感知文学作品,涵咏品味,领悟作品的内涵,把握作者情感态度,获得审美体验。 审美鉴赏与创造 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赏析人物形象;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品格,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掌握重要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异义词,积累文言虚词、状语后置、意动用法等知识;体会并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主客问答”的结构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文章景、情、理结合的特点;体会并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诵读品味,教师点拨,交流讨论。 课前预习 1.自主阅读文章,梳理生字词和重点实词的意思,勾画特殊句式和关键语段; 2.搜集作家、作品资料,交流展示备用; 3.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各段大意; 4.勾画写景、抒情、说理的句子,小组交流,课堂讨论。 教学课时 4课时。 示范阅读,掌握方法(《赤壁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临终前写了一首题为《自题金山画像》的诗总结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对于诗中提到的黄州,余秋雨如是评说:“黄州成就了苏轼,抑或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赤壁不是赤壁之战的战场,却因《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而闻名于世,见证了苏轼的那段失落经历。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进入历史长河,走进《前赤壁赋》,共同探寻苏轼的心路历程。 二、整体把握 (一)知人论世 1.学生将课前预习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作家、写作背景的资料在课堂交流展示。教师补充,共同了解作家经历和创作背景。 2.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 (1)才高八斗。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 (2)仕途坎坷。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3)豁达开朗。苏堤(工程师)、东坡肉(美食家)、荔枝(贪吃者)、竹子(心高洁)。 杭州西湖有“苏堤春晓”,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曾自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但他更关注精神的需要,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3.写作背景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