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50652

第五章 第一节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第一课时)(共19张PPT).ppt

日期:2025-02-0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2141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五,调节,PPT,19张,课时,第一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 第一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 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 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1) 课标阐释 学法指导 1.通过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有关植物激素的实验方法,体验科学家执着探究的精神。(生命观念、科学探究) 2.结合实例,理解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结合坐标曲线理解生长素的两重性。 (科学思维) 1.理解几位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实验分析能力。 2.寻找并总结与生长素有关的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比较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茎、芽生长的影响,明确两重性的本质。 长期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枝叶向阳台外伸展 向光性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1.早在1880年前后,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和他的儿子弗朗西斯就已关注到植物的向光性,并展开最早的实验研究。 结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发生弯曲的部位主要是苗尖端下部。 推测:当幼苗暴露在单侧光下,苗尖端产生一种影响,并向下传递,引起下部发生弯曲 一、向光性的研究导致生长素的发现 达尔文父子的实验分析 对照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结论 ①向光弯曲生长②不生长 ①向光弯曲生长③直立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 ①向光弯曲生长③直立生长 ⑤向光弯曲生长 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尖端是感光部位 (自变量) (因变量) ①② ①③④ ①③⑤ 有无尖端 尖端有无单侧光照 单侧光照的部位 显微镜观察表明,在弯曲的苗中,背光面的细胞要长得多,说明这些细胞伸长的快,也就是生长得快,但细胞数目一样。 2.波森·詹森 从苗尖端向下传递的信号是一种可移动的化学物质 3.拜尔 首次提出苗尖端产生了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并向下运输。(没有证明它的存在) 总结:单侧光照导致这种化学物质的不对称运输,进而导致其不均匀分布,引起幼苗弯曲生长。 化学物质能够透过 向光弯曲生长 化学物质不能透过 不生长不弯曲 不严谨:不能排除明胶的影响 黑暗 4.温特的实验 推测:尖端的化学物质会通过扩散进入琼脂中,可以用这种琼脂快代替苗尖端进行实验。 温特的实验(图5-5)证明,燕麦幼苗尖端确实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幼苗生长。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他还提出,幼苗之所以会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 琼脂:是海藻的提取物,市场有粉状的,条状的,实验室里通常采用条状琼脂,先将条状琼脂溶于热水,再让其冷却,这样就可以得到凝胶状的琼脂块。 5.由于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极微小,受当时分析提纯技术的限制,到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F. Kogl)才从玉米油、根霉、麦芽等材料中分离纯化了生长素,发现其化学本质是一种称为吲哚乙酸(IAA)(图5-6)的小分子有机物。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植物中分离出了IAA。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转化合成的 还有其他也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合物: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主要是IAA 达尔文父子的实验结论: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 波森-詹森的实验结论:有化学物质由尖端向下传递。 拜尔实验结论:尖端产生了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并向下运输,单侧光照导致这种化学物质的不对称运输,进而导致其不均匀分布 温特的实验结论:尖端产生的这种化学物质能够促进生长。幼苗之所以会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 生长素 归纳总结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 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