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2307

第1节土壤的成分(第2课时) (课件 23张PPT+教案+练习+视频)

日期:2024-06-17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1次 大小:744680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节,土壤,成分,2课时,课件,23张
    (课件网) 第1节 土壤的成分 第2课时 浙教版 八年级下 教材解析 【核心概念】 【学习内容与要求】 10.地球系统 10.3 岩石和土壤 ④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本节课主要是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盐和从岩石到土壤。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地认知土壤的基本组成,最终过渡到土壤的形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境 土壤中有生物: 土壤中有非生命物质: 蚂蚁及卵 蚯蚓 土壤微生物 植物 土壤中有空气 土壤中有水 土壤中还有哪些非生命物质? 探究实践 1.取经充分干燥的土壤 50 ~ 100 克,先用 天平称得其质量为 _____ 克,然后把它们 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你观察 到的现象是:_____ _____。 2.待土壤冷却后,再用天平称得其质量为 _____ 克。你认为土壤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 活动 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吗 土壤变黑,有焦味,有机物碳化分解而燃烧。 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水。 实验结论: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探究实践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 思考与讨论 1.要成功完成本实验,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1)土壤应充分干燥,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2)铁丝网要细密,防止土壤颗粒漏下。 2.土壤中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腐殖质 探究实践 土壤里还含有无机盐: 探究实践 活动 1. 取新鲜的土壤样品50-100g,放入大烧杯中。 2. 向大烧杯中倒入足量的蒸馏水。 3. 先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一会儿,在静止一段时间让土壤固体颗粒沉淀下来。得到的上部溶液就是土壤浸出液。 4. 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收集滤液,如图所示。然后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如图所示。 甲 乙 当水分蒸发完后,蒸发皿中有无出现残留物?_____。 有残留物 这些残留物是无机盐,能溶于水而不能燃烧。 探究实践 思考与讨论 1. 土壤中存在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植物生长需无机盐,需大量从土壤吸收含N、P、K等矿物元素的无机盐。这些能溶于水又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2.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组成及状态是怎样的? 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固、液、气三态。 土壤固体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占固体部分95%左右。 壤土类土壤模型 固态 气态 液态 探究实践 土壤非生命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 思考与讨论 固态 气态 液态 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无机盐 腐殖质 固定植物根系,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探究实践 地球外层的地壳最初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 现在地球表面广泛分布着各种土壤,你知道土壤是如何形成的吗 矿物质颗粒有大有小, 有的很像岩石碎片。 土壤中的矿物质很可能来自于岩石等。 猜想 探究实践 石块 岩石 石砾 砂粒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不断碎裂的过程。 风化的结果就是大块岩石不断地变成细小的矿物质颗粒 岩石变成土壤,首先要经过风化作用: 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岩石的风化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①温度剧变 ②冰能裂石 ③ 流水裂石 炎热的太阳也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岩石也会爆裂。 水流动时,夹带的小块岩石与岩石摩擦,使岩石逐渐成了小石块。 岩石的缝隙里的雨水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 岩石风化的因素: 探究实践 岩石风化的因素: ④ 风力裂石 ⑤化学物质的溶蚀 ⑥生物促进岩石风化 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着岩石。岩石上出现了窟窿和裂隙,破裂成了小碎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