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 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第六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30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C 【解析】A项,“靡”读 mǐ;B项,“梏”读gù;D项,“红”读gōng。 2.D 【解析】A项,“哀声叹气”应为“唉声叹气”;B项,“禁若寒蝉”应为“噤若寒蝉”;C项,“蜇 伏”应为“蛰伏”。 3.A 【解析】诠释:指研究者对事物、事件或人物关系的理解。注释: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 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推进:推动工作使前进,用于事物开始后,进一步发展 时。推动: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开,用于事物未开始或者准备开始时。体悟:指体验领会某种 活动或是事物等,通常也用于人对某种境界或事物的感受。感悟:指某件事情对于人的一种感 染,使人从中受到影响。 4.B 【解析】A项,孜孜不倦:形容勤奋努力,不知疲倦。B项,改头换面:指表面上改变一下, 实质上跟原来的一样,含贬义,可改为“焕然一新”,并将句中的“彻底”一词删掉。C项,翘首以 待:抬起头等待,形容殷切地期待。D项,不绝于耳:声音在耳际不断地响着。 5.C 【解析】A项,语序不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的应有 之义”应交换位置。B项,句式杂糅,删掉“目的是”或“旨在”。D项,“打造”缺少宾语,在“宠游 客服务”后补上“模式”。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6.B 【解析】A项,张冠李戴。“当今中国重大颠覆性技术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错 误,原文第二段中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其重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 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C项,“就一定能全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说法过 于绝对。D项,“政府都要减少干预”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中说“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 7.C 【解析】说法太绝对。原文并没有强调是“唯一途径”。 8.C 【解析】文章没有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阐述的对象也不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低于 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水平”。 三、(共6分,每小题3分) 9.C 【解析】已:停止。 10.B 【解析】A项“其”:代词,他/副词,大概。B项“以”:均为介词,用。C项“为”:动词,成 为/动词,被。D项“之”:代词,这件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Ⅱ卷(共120分) 四、(共20分) 11.(1)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3分) (2)你无故多管闲事,用你的尾巴把他引到岸边救了起来,让他多活了十几年,致使他活着要奉 第 1页(共3页) 养,病了要医治吃药,死了要用棺材收敛。(3分) 12.(1)“褪”既写花的凋落,也写花的颜色的消退,写出了花儿凋零的情景。点明时间在暮春, 曾经的灿烂炫目已逝去,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言之有理即可,4分) (2)①惜春之情。作者在上阕描摹了杏花凋零、柳絮飘飞的暮春之景,寄寓了面对春归的伤逝 之情。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春天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寄托了 作者追寻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③多情不被理解的惆怅。下阕的“佳人”不知“墙外行人”谛听 自己笑声的深情,行人的“多情”却遇到佳人的“无情”,这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怅。(如写 “对宦海浮沉的悲叹”和“对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对韶光流逝的惋惜”也可。写出其中两种并 简要分析即可,每种2分,共4分) 13.(1)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2)礼天下之奇才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五、(共34分) 14.因为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叶子翠绿,树于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 饱满,所以适宜画白杨。(言之有理即可,6分) 15.因为终于亲眼见到了喜欢的白杨,看到了它的挺拔高俊,见证了它毫无晦暗苍凉之色,且它 的“疏朗与简洁”深深吸引了“我”。一声惊叫,完全是兴奋喜悦之声。(言之有理即可,6分) 16.此刻的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