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了解19世纪的巨人马克思。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目标,不是个人的安乐享受,而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这是他在青年时代就立下的誓言。马克思17岁时,和我们在座的同学差不多的年纪,就写下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牺牲”。多么崇高的职业理想。马克思在20多岁时遇见了恩格斯。 恩格斯是一个在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和马克思有很大差异的人,但共同理想和信念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在这种理想和信念的支持下,二人将各自的聪明才能、毕生的生命交给了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结下了深厚的、人类历史上传奇式的友谊。我们来看下几位人物对二人友谊的赞美。 1855年,马克思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他十分钟爱的儿子因病去世,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到:“在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为时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谊,时刻希望我们两人还要在世间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建立在心灵思想上的。可是晚年常常被病痛折磨的马克思最终在1883年的3月14日离开了恩格斯。 在马克思去世三天后的葬礼上,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沉痛地发表了闻名世界的演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从“讲话”二字我们已经知道,这是篇演讲辞,前面加上了“墓前的讲话”,我们又知道这是属于演讲辞里的悼词。 生:悼词包括了交代逝者的逝世时间,地点,叙述他生前的贡献,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师:不错,请坐。还有同学补充的吗? 生:还有对逝者品德的赞美。 师:很好,请坐。所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体会作者悲痛深沉的语言,感受马克思的崇高人格。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根据悼词的内容来理清全文思路。 生: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自然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第二部分为 - 自然段,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为 - 自然段,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悼念。 师:真棒,按照悼词的思路,我们给文章划分为了三大部分。 请同学们看到第一部分,老师来读一下。在我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生:我感受到恩格斯沉痛的心情,这是一种无法呼吸的痛。 师:说得很好,你是怎样感受出这种无法呼吸的痛? 生:“停止思想,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说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不忍心说出口,不愿意承认事实,内心无限悲痛。 师:理解得很深刻。我们都知道“睡着了、停止思想了”其实就是指马克思逝世了,但是恩格斯没有直说逝世了,而是用了这几个词,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指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还有其他同学找到了表示恩格斯心情的词语吗? 生:“不到两分钟”。表明了恩格斯没有见到好友马克思最后一面的悲痛、遗憾和惋惜之情。 师:你找到的是遗憾和惋惜的心情,不错。好,这位同学来。 生:“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点交代得清清楚楚,表明了恩格斯这一生都无法忘记。 师:不仅是恩格斯无法忘记,全世界无产阶级也是永远不忘的时刻。一代巨人离去了,但是他的事业永垂不朽。接下来我们速读主体部分,思考两个问题: 生:“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两个“对于”是从损失的对象上来谈的。而“不可估量”“空白”是从损失的程度上来谈的。说明马克思的地位无人能够替代。 师:这是对马克思影响力的高度赞美。第二自然段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总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