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认识空气的重要性,掌握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了解空气污染,关注空气质量,增强环保意识。 情景导入 空烧杯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 ———烧杯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扁的密封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双手挤压有压力 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 给车胎打气 ———鼓起来 你有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空气发现史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物质。 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得了氧气,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了氧气。 舍勒 普利斯特里 空气发现史 1774年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 19世纪末 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之后各个稀有气体陆续被发现。 一、空气的组成 学习探究 氮气(78%) 氧气(21%) 其他气体(0.002%) 二氧化碳(0.034%) 氩气(0.934%) 干燥洁净的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解析:“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在空气中,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氩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3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4%、其他气体大约占0.002%;因此在“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也是氮气。 例1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A 1.实验装置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原理 在密闭容器内加热铜粉,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铜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注射器活塞移动,注射器内气体减小的体积即为容器中消耗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文字表达式: 氧化铜 △ 铜 + 氧气 4.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实验步骤 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注射器中活塞移动。 5.思考 (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而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所选的反应物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②所选的反应物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③反应后生成物必须为固体。 (2)上述实验在哪些环节上可能造成误差? ①铜粉的量不足;②实验装置漏气;③加热温度未达到反应温度,反应不充分;④停止加热后,试管未冷却至室温…… 6.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其他方法 方法一:测量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或容器内水的体积变化 方法二:利用刻度测量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 解析:红磷的量必须过量,因为只有过量的红磷才能尽可能的把氧气消耗完,所以反应完后燃烧匙中的红磷应有剩余,A不正确。 例2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燃烧匙中的红磷完全消失 B.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C.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导致水面上升 D.反应结束后需冷却至室温再观察钟罩内的液面高度 A 三、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分离液态空气 空气 降温加压 液态空气 加热 氧气 氩气 氮气 物理变化 1.氧气的用途 供给 呼吸 支持燃烧 炼钢 气割 气焊 火箭发射 潜水 宇宙 航行 2.氮气的用途 食品防腐剂 医疗冷冻 制造氮肥 低温超导 我是氮气 无毒 性质稳定 易获得 3.稀有气体的用途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被称作“惰性气体”。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冷冻剂等。 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用氦气充灌的气球 例3 下列关于空气资源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氮气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 B.空气中的氮气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