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主讲教师: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学 校: 册 别:选择性必修上 学 科:高中语文(人教版) 知人论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你记得的孟子语录?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战国时期邹国人,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____。孟子上承孔子、子思之学,“受业於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 人生经历:早年受教———游说齐宋———回邹赴媵———奔赴魏国———二度奔齐———再游宋国———去宋赴鲁———讲学著书 孟子的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该书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 散文集。 孔孟 语录体 名轲,字子舆,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孟子 滕文公下》 “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孟子 公孙丑上》 孟子生活的时代:大争之世 孟子的主张? 性善论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政学说 个人道德的“仁”推演到政治方面的“仁政” 孟子的学说是孟子对时代的思考与回应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人人都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善端,把他们发扬光大,我们就会成为尧舜这样的圣人,任其泯灭,我们就会堕落为禽兽。这就是他的“性善论”,“王道论”是“性善论”在政治学上的运用。本章是最能体现孟子这种思想的篇章。 解题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不忍人:即怜爱别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任务一 借助工具,疏通文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②不足以事父母 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④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⑤自贼者也 ⑥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⑦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⑧无辞让之心 ⑨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①乍:突然 ②事:服侍,赡养 ③忍:狠心 对待别人 ④怵惕:惊惧。恻隐:怜悯 ⑤贼:伤害、残害。 ⑥内:同“纳”,接纳。 ⑦所以:……的原因 ⑧辞让:推辞谦让 ⑨要:同“邀”,求。 小结延伸 所以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连词,表因果 连词,表因果 是 人之有是四端也 斯是陋室 介词,用来……的 代词,此 事 不足以事父母 表判断 动词,侍奉 今日之事何如 名词,事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小结延伸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 有是四端而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任务二 研读孟子之道 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有哪些内容?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哪四个方面?这四方面分别是儒家什么思想的开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分别是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智之端,是仁义礼智的开端 2.孟子如何论证这四端的重要性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指出四端的重要性、后天扩充发展的重要性。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对比论证,通过有无“四端”和是否“充之”的对比,突出不忍人之心的重要性。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假设论证,通过假设,论证后天扩充发展的重要性 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