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51146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68201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PPT,19张,课件,题破山寺后禅院,诵读
  • cover
(课件网)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解 读 诗 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写 佛寺名,即兴福寺 僧人居住的地方 题壁诗 知 识 链 接 题壁诗 就载体而言,题壁诗虽然都是题在墙壁上,但墙壁又有寺壁、石壁、邮亭壁、殿壁、楼壁之分。 就内容而言,题壁诗皆有感而作,是有所寄托的。大致可分如下类型: ①政治抱负。这类诗大多对现实不满,不平则鸣。 ②生活困难,乞求得到社会赞助,题诗于壁,广而告之。有的甚至带有商品性质,题诗者据以牟利。 ③志趣爱好。有些诗颇富哲理,堪称警句。 知 识 链 接 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539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1983年被列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1995年4月19日被公布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 者 简 介 常建,盛唐著名诗人,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的是现存诗五十多首,主要以田园、山水为题材,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艺术上有独特造诣。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和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两卷。 读 诗 品 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qìng lài chán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诗意: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 处的树林。 赏析:首联交代诗人来到破山寺的时间及所见到的 晴明景象,为全诗景物勾勒出整体轮廓。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诗意:蜿蜒的小路通向幽僻处,禅房就在繁茂花木的深处。 赏析: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似乎可以洗濯身心,让人沉醉。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诗意: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赏析:颔联和颈联写寺中清幽的环境。“幽”字既指环境的幽静,也指禅房内的人内心的平静。“空”字则表现了幽静环境可以涤除内心杂念,使之空明洁净。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意:各种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磬声在空中回荡。 赏析:尾联写诗人沉浸在幽静的山光水色中,仿佛万籁俱寂,只有“钟磬音”在回荡。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之起伏飘扬,袅袅不绝。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以静衬静禅院花木繁盛、幽深清静 诗人对大自然的欣喜向往之情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表现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 以动衬静,“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 用钟磬的轻音袅袅来反衬破山寺后禅院的宁静,以动衬静,同时也反映作者追求内心的宁静,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世、淡泊超然的隐逸情怀。 主旨归纳 这首诗借写游览破山寺,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宁静,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启示的两句诗。 3、常建的 《题破山寺后禅院》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万籁此都寂。 读 诗 品 意 品读诗歌,请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情、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