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98249

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78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2023
  • cover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的讲话,是一篇悼词。被选入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作为讲读课文。文章内涵丰富,通俗易懂。在仅仅1300余字的篇幅里,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革命理论和斗争实际方面的伟大贡献,抒发了无限崇敬之情。 文章感情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给人以激励。我们学生平日里很少接触悼文这一应用文体,较为陌生,且马恩距离青年学生很远,他们的理论博大深奥,值得仔细揣摩和认真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文体特点,提纲挈领,认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 2.揣摩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育学生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定位自己的职业取向。 【教学重点】 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阅读课文,找出全篇行文的总纲,了解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2.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本文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请问同学们你印象中马克思是什么样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大屏幕显示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伟人肖像)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马克思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臧克家语)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世,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悼念活动。马克思生前最好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整体感知。(设计意图:整体把握,交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 1.悼词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开头———述其哀,主体———赞其功,结尾———颂其德。现在,大家能不能划分出这篇文章的结构呢?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第2—7段)评价。 评述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敬仰 第三部分(第8—9段)怀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 2.找出全篇行文的总纲,了解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明确:第二小节是全篇行文的总纲。“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引出下文,对马克思一生为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进行了高度概括和评价。 三、品读语言。(设计意图: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理解语言时,能准确概括观点和情感,能分析并解释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语言是理解思想情感的抓手) 1.第1段中,哪些词语表明马克思逝世了?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逝世了? 明确:“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不忍直接说出,而是使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委婉而又含蓄地把自己极度悲痛的心情表达出来。 2.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明确:a.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b.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c.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 3.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