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 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 已经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 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 才 ,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 , 《短歌行 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短歌行 曹操 ·1.通过诵读,感受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想要建功立 业的宏愿。 ·2.鉴赏诗歌中比兴、用典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3.品味诗句,结合诗歌背景,理解曹操招揽贤才的真诚 与热情,感受诗人礼贤下士的宽阔胸襟。 ·4.赏析诗歌刚健质朴的语言风格。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诗歌鉴赏 ·探究手法 ·把握主旨 目 录 CATALOGUE 知人论世 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 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了社会秩序。 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汉魏之际雄健 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 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 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政治 文化 乱世英雄 #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 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继承了汉乐府 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 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被后人尊为典范。 慷慨悲凉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 难, 抒 发建 功 立 业 的 理 想和 积 极 进 取 的 精 神。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 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 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 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 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 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3岁的曹操有感此 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时代背景 整体感知 短歌行VS长歌行 本诗属于歌行体,题目是汉乐府旧题, “长歌”“短 歌”一般都就歌声长短而言。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 促 ,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出 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議,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诵读 诗歌 手斗 33 《矢豆哥欠行于 鱼 包 安 字词点拨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慨当以慷:当以慷慨 何以解忧:以何解忧。宾语前置。 青青子衿: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忧从中来:内心 乌鹊南飞: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 绕树三匝:三,泛指多次;匝,圈、周 山不厌高:满足。 诗眼为何 整体感知———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歌鉴赏 诗 句 “忧”的原因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人生短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贤才难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