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4953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2096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行进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拉德茨基进行曲 学科 音乐 学段 中年级段 年级 四年级 教材 -出卷网-:人民音乐-出卷网-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以音乐为本体,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理论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以《拉德茨基进行曲》聆听为核心内容,有机结合本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和“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这类本领域的相关内容和他领域的“综合艺术表演”相关内容。 1.教学内容: 《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聆听、音乐情绪与情感、综合性艺术表演。 2.教学内容的分析: 《拉德茨基进行曲》由管弦乐队演奏。这首乐曲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没有太多的军队战斗进行曲的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的风格。这首作品是D大调,复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A段为单三部曲式(a+b+a)。用带有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跳音演奏法,力度上的强弱对比写成,伴有战马奔腾的节奏,描写了拉德斯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 第二部分B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c+c1)+(d+c1))。音乐转入D大调的属调A大调,此段也之前也有一个过渡。B段的一主题比较轻松,与A段形成对比。描写拉德斯基骑在马上漫步。 第三部分是A段的完全再现。 3.对音响的分析:本课作品为管弦乐曲。 4.作品背景分析:本课作品由老约翰施特劳斯为奥地利“拉德茨基将军”胜利而作。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必奏曲目,常作为返场曲目,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以我校四(4)班为例 年龄特点:喜欢参与活动性强的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节奏感强、有活力的音乐作品。 感受与欣赏认知能力:对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有所了解,能够感受乐曲情绪、力度的变化,能够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能够划分简单的音乐结构。 聆听习惯:有良好的聆听习惯,多数学生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在分段欣赏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听、动、感受、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体会乐曲的情绪特点、音乐要素的变化、帮助学生能够听辨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四)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 本课是学生聆听的第四首进行曲体裁的音乐作品,他们对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有所了解。前期聆听的管弦乐作品较多,学生对于各乐器的音色较为熟悉。简单的曲式结构学生能够准听辨。 问题一:学生在单独聆听B段一主题时,对情绪的变化感受不深。 对策二:教学中,教师将A、B 两段主题谱例同时出现,让学生对比A段主题谱例,聆听B段主题帮助学生感受情绪的变化。 问题二:学生听辨B段曲式结构时概念易混,容易听辨为回旋曲式 对策二:先让学生感受出B段一主题是由两个乐句组成,再感受后面旋律演奏的顺序,最终由教师简单讲解本段曲式。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聆听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感受,等音乐活动中,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再通过听辩、对比、综合实践等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要素、乐器在作品中的变化与作用,进一步体会作品的情绪及曲式结构。 3.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辨乐曲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出乐曲复三部曲式的结构。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本课教学由“聆听导入”、“初步感知”、“分段聆听”、“完整聆听”、“课堂小结”五个环节组成。具体过程如下: 教学过程: 导入 阶段目标:回忆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