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只小象》教学设计 课题: 《两只小象》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活泼、亲切的旋律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曲旋律简单易懂,歌词朗朗上口,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整体水平相差不大,在音乐表现方面积极,但个别学生在音准和节奏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让孩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并加强音准、节奏的训练。学生对小动物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关系比较感兴趣,这为歌曲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 体会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风格。 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友爱、快乐的情感。 2. 艺术表现: 能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能用亲切自然、富有情感的声音演唱歌曲。 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3. 创意实践: 能模仿歌曲旋律,并尝试用“啦”哼唱旋律。 能根据歌曲内容,编创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4.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中“哟啰啰”的含义。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团结友爱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记忆歌词。 用亲切自然、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 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点。 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 启发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 四、教具准备: 钢琴或电子琴 音乐课本 多媒体设备 录音机 三角铁、双响筒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1. 播放三拍子音乐《大家跳起来》,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 老师带来许多小动物,请学生做自我介绍,并通过“它在做什么?” 引出课题--《两只小象》。 环节二: 讲授新课 (一) 感知 1. 播放歌曲《两只小象》,引导学生聆听,并思考:两只小象在一起都做了些什么?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怎样的速度演唱的? 2. 指导学生拍手感受歌曲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3. 用“爬高山、趟小河”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旋律。 (二) 探究 1. 引导学生用“啦”哼唱旋律,并尝试用手指轻点,感受音高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谱,初步认识音高概念。 (三) 示范 1. 老师示范演唱歌曲,并讲解演唱技巧和感情表达。 2. 老师示范简单的歌表演动作,并引导学生模仿。 环节三: 巩固延伸 1. 引导学生分句朗读歌词,并进行节奏练习。 2.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进行比赛。 3.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创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并进行展示。 六、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两只象》,感受了三拍子歌曲的特点,并学会了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也体会到朋友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作业: 课后回家练习演唱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演。 搜集有关大象的资料,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 七、设计意图 (1) 初步感知环节: 利用音乐和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歌曲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听赏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 探究音乐环节: 通过“啦”哼唱和图形谱,引导学生初步建立音高概念,并尝试感受音乐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 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多种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提高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八、板书设计 《两只小象》 三拍子 活泼 亲切 哟啰啰 团结友爱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并体验到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点,并结合图形谱,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音高概念,为今后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1—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