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6676

第6课 《四小天鹅舞曲》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音版(2012)

日期:2025-05-0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89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6课,四小天鹅舞曲,教案,二年级,上册,人音版
  • cover
《四小天鹅舞曲》教案 课题: 《四小天鹅舞曲》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四小天鹅舞曲》选自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是一首轻松活泼、节奏明快、充满童趣的舞曲。乐曲以八分音符为主,节奏干净利落,旋律流畅优美,由双簧管、长笛等乐器演奏,塑造出小天鹅天真可爱的形象。乐曲结构为三段体结构 (ABA'),第一、三段旋律相同,第二段引入新的旋律,丰富了音乐内容。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音乐的兴趣主要体现在唱唱、跳跳、玩玩、笑笑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感受《四小天鹅舞曲》的轻松活泼、节奏明快、童话色彩。 辨别乐曲中不同乐器的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2. 艺术表现: 模仿乐曲节奏,用拍手、敲击等方式表现乐曲的律动。 通过踮脚、舞蹈动作等方式展现小天鹅活泼可爱的形象。 3. 创意实践: 根据音乐特点,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声音表现音乐内容。 尝试用简单的乐器演奏或编创简单的节奏型。 4. 文化理解: 了解《四小天鹅舞曲》的创作背景,了解芭蕾舞的基本知识。 了解俄罗斯音乐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欣赏《四小天鹅舞曲》的童话色彩,感受乐曲的情绪。 了解乐曲故事背景,体验乐曲的故事情感。 2. 教学难点: 在欣赏乐曲过程中,把握乐曲节奏,提高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启发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 游戏法 律动法 四、教具准备 钢琴 多媒体课件 双响筒、三角铁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5分钟) 1. 热身: 跟钢琴拍手,问好歌。 2. 出示课题: 《四小天鹅舞曲》。 3. 故事导入: 讲述艾莎公主和她的三位朋友被巫婆施魔法变成天鹅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天鹅的想象。 引导学生思考天鹅的形象,为欣赏乐曲做铺垫。 环节二: 讲授新课 (20分钟) (一)感知 1. 观看《四小天鹅舞曲》片段: 引导学生观察舞蹈动作,感受乐曲情绪。 2. 芭蕾舞教学: 讲解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引导学生模仿 "踮脚"的动作。 3. 随音乐做“踮脚”动作: 感受乐曲的活泼、轻快。 4. 模唱主旋律: 引导学生模仿主旋律,感受旋律的优美流畅。 (二)探究 1. 分段聆听乐曲,介绍演奏乐器 (双簧管、长笛、小提琴等),引导学生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2. 讲解三段体结构 (ABA'),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构成。 (三)示范 1. 老师示范用拍手、敲击等方式表现乐曲的节奏型。 2. 老师示范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声音表现音乐内容。 环节三: 巩固延伸 (15分钟) 1. 节奏游戏: 学生用拍手或敲击桌面的方式练习节奏型。 小老师加入打击乐器 (双响筒、三角铁) 进行节奏练习。 随音乐打节奏,并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情表现音乐内容。 2. 完整动作: 将 "乐器演奏动作"、"踮脚"、"打节奏哼唱" 等动作结合起来,完整感受乐曲。 六、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5分钟)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对《四小天鹅舞曲》的感受。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作业: 课后尝试用简单的乐器演奏或编创简单的节奏型,并与同学们分享。 查阅资料,了解《天鹅湖》的故事。 七、设计意图 (1) 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故事导入和观看舞曲片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通过芭蕾舞教学和 "踮脚" 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轻快活泼。 (2) 探究音乐环节: 通过分段聆听乐曲,介绍演奏乐器,引导学生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通过讲解三段体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构成,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3) 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节奏游戏和完整动作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通过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巩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