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麦号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质朴、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打麦号子》,表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提升对民歌的学习兴趣。 2、在听、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号子的特点与其独特韵味。 3、通过合作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用质朴、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打麦号子》,唱出号子的特点。 2、教学难点:歌曲中相似乐句的节奏差异;下滑音的准确表现。 三、教学准备: 钢琴、PPT以及相关音响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7-8MIN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体验,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为引出劳动号子的典型特征奠定基础。) (1)聆听号子:发现、感受“呦呵声” 师:同学们,你听! (播放《船工号子》、《抬木号子》) 师:孩子们,这2段音乐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述说———干活———(你听到了什么?)发出一些呦呵声———谁来试着模仿模仿?) 师:来,听老师唱一段! (生演唱) 师:请你也来唱唱看!通过观察、演唱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诉说———师总结引出干活、劳动) 师:我们来合作一下,再来体验一下这劳动的艰辛,当然还有他们的激情。起立。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不停的演唱刚才的旋律片段,听明白了吗? (2)师生合作:《船工号子》 师:谢谢大家。孩子们,当这种呦呵声,有了节奏感、旋律感的时候,它就成为了咱们的一种民歌———劳动号子”。刚才我们合作的是一首船工号子。表现的是三峡一带的纤夫们拉船时候的艰辛和劳作时的激情。唉,那你觉得劳动号子源于哪里呀? (生述说———生活) 师:难怪它叫劳动号子。来,就让我们走进田野,去听一听原汁原味的号子声音。 (3)田歌打麦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了解打麦的动作并尝试模仿,通过师生合成初步感受一领众和) 师: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谁能来模仿打麦的样子? (生模仿———老师模仿———发现不同———师生合作) 师:好,和大家合作真愉快。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江苏靖江,学习一首《打麦号子》。首先请大家听听看,感受下在丰收之后的打麦场上,人们劳动时,心情是怎样的? 2、新歌学唱 走进江淮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初步了解号子的特点。2MIN (设计意图:从整体感受歌曲入手,通过聆听,初步感受歌曲节奏、旋律及情绪。在二听歌曲环节,让学生了解歌曲结构,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聆听对比、模唱,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师:谁来说说的你想法? (生诉说:劳动的开心、热情……) 师:是呀,让我们再来仔细聆听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帮老师思考个小问题: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复听歌曲,结构分析,学习歌曲呦呵部分。4MIN 师:谁来与我们分享? (生诉说———二部分———说、唱) 师:第一部分是念,第二部分是唱。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它的第一部分。谁来念念看? <1>师生尝试 师:孩子们,农民们大丰收了,这段呦呵声你觉得怎么喊更加合适 (有力,激情) 师:来,你能来挑战下吗?让沈老师感受一下你们劳动的激情! (学生尝试) <2>体会一领众和 ·师领生和 师:老师,也想来参加你们这支劳动队伍,欢迎吗?我来领,你来和。 ·生领师喝 师:孩子们,像刚刚我们一个人来领,许多人来和的演唱形式,是号子最基本的演唱形式。你想给它取个什么名字? <3>生领生和 师:哪位孩子愿意来领着我们来呦呵下? (生生合作) 师:谢谢同学们激情四射呦呵声!沈老师感受到了!孩子们,劳动都这么累了,为什么要喊号子呀? (生述说) 师:原来是这么回事呀,老师明白了。来,孩子们,让我们走进第二部分:演唱部分。我来唱,你来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