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49644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1-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3886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5课,明朝,对外,关系,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理解 1.课程内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2.教学活动建议: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分析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包括三个板块“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对外关系情况。明朝前期,中国仍然处于世界农耕文明的前列,在对外关系上秉承开放心态,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16、17世纪,欧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了近代化进程,给明朝带来很大冲击。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海防松弛,倭寇入侵、倭患猖獗,为了保家卫国,一场反侵略战争在所难免,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的胜利,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课本最后还提到了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简单经过。 本课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其内容反映出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往来又有战争冲突。这表明明朝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积极组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呈现出与前朝不同的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明朝的对外关系有整体的认识,因而有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对于本课内容,作为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历史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比较低,归纳能力欠缺。针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而学生的空间概念也比较弱,教师可以利用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学生从直观形象入手,注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活动,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七年级学生的理解思维尚未完全具备,在讲解知识分析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浅出,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各种技能,形成自己的历史观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 2、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的能力;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成功的原因和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郑和戚继光,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认识当时我国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均居世界前列,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学习体会,他们顽强的毅力、卓越的指挥才能以及心怀祖国的爱国主义者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 六、教法设计 1、自主学习发。利用课本、史料,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正确地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提炼、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境创设。利用视频导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感知历史,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来。 3、教师讲解、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老师通过对历史背景的讲解和分析,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预设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七、学法指导 1、读图列表识记学习法。通过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并结合教材内容完成郑和下西洋的知识清单表格,使学生会学用表格来整理琐碎的历史知识点。既直观清晰又便于理解记忆。 2、阅读讨论法。通过阅读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并中获得有效信息,在互相讨论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3、史论结合法。通过分析郑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