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57429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7张PPT 内嵌视频)

日期:2024-11-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833404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课,明朝,对外,关系,课件,27张
  • cover
(课件网) 世界海陆分布图 北半球: 陆地:39% 海洋:61% 南半球: 陆地:19% 海洋:81%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西塞罗 宋 元 。 及至宋、元、明时期,古代中国正式成为海上强国,其海上势力在明初到达顶峰。 —[美]罗荣邦《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 明朝的对外关系 初中历史部编人教版七下第15课 郑和下西洋 一、明前期: 的 西洋: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西洋 1.西洋何在? 郑和,原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从小就和父亲熟悉海洋,向往航海。 12岁成为太监,14岁被送往侍奉燕王朱棣。他知识丰富,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在朱棣争夺帝位中有勇有谋,屡建奇功,被赐“郑”姓,世称“三保(宝)太监” 。 2、根据郑和简介,归纳:为什么郑和能够担任远航的重任呢? 海洋知识丰富,有志向 熟悉情况,便于各国交往 才能出众,精忠报国,深得皇帝信任 熟悉海洋 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 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12岁成为太监 经历磨难,性情坚毅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 1.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 2.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3.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 3.下西洋的目的? 根据教材71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起止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7次 船只规模 最多时有200多艘,最少时有60余艘。 随从人员 首次下西洋有27000多人,人员类别多样。 所载货物 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金银货币。 到达地区 亚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 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西洋何在? 1.西洋何在? 1.西洋何在? 4、概况 材料一:史书记载明太祖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当时明朝经济世界第一,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 材料二:明初造船技术和船只生产量,都居于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 材料三:明人《顺风相送》中已有“定三针方法”、“定四针方法”。几个指南针一起运用于确定航向。 材料四: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 找一找:郑和下西洋具备了哪些条件?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先进造船技术 指南针广泛使用 郑和杰出的领导 (根本原因) 论从史出 课本第71页【相关史事】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整合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航行之“最” 规模庞大 技术先进 《明史》:“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 (长约151.8米,宽约61.6米) 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郑和远航绘制的航 图(局部) 连一连:将邮票和所反映的主题连起来 B、郑和到了东南亚,他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A、郑和受到非洲黑人的热烈欢迎,当地居民并把长颈鹿赠送给了郑和。 C、郑和到了阿拉伯,把我们国家的丝绸和瓷器送给了当地的人民,传达了我们的友谊。 5、根据邮票内容并结合材料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