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 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并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明代又是一个极中央集权的朝代,中国历代各朝无出其右者,而明太祖建立的庞大农村集团又导向往后主政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付从内、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郑和下西洋;明、清前期的科技、建筑、文学、艺术及经济发展。 导入新课 鉴真东渡日本 日本遣唐使来华 市舶司 材料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材料二:中国的海洋权益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乃当务之急。海洋必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扮演最核心的作用。 ———习近平 纵横时空定位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封建社会的鼎盛 封建社会的衰落 封建社会的形成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社会变革 秦汉时期: 前221年———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年———589年 战国时期: 前475年———前221年 隋唐时期:581———907年 辽宋夏金元时期: 10世纪初———1368年 明清时期: 1368———1840年 始皇帝嬴政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 溥仪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前进与退却”———明朝的对外关系 (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一.郑和下西洋 二.戚继光抗倭 三.葡萄牙在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课标要求: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图文、视频等史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的过程和盛况,掌握主要史实,通过合作探究,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及成功的原因,提升分析概括的能力。 2.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图文、视频史料,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认识戚继光抗倭反侵略斗争的地位和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感受郑和船队大无畏精神和戚家军英勇斗争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 一.郑和下西洋 1.背景(1)地理概念 西洋 西洋: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东洋: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 东 洋 南洋 今东南亚地区 读图:何为西洋? 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恶劣的海上环境;船只多,联系不方便;海盗/所到国家发生战乱;语言沟通障碍;粮食、淡水、菜蔬等物质如何补给;船只进水/损坏等问题;遇大雾迷失方向等 “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俊而小”“齿若编贝 ”“声音洪亮”,而且“ 博辨机敏、谦恭谨密、知兵习战”。 ———《明史·郑和传》 1.背景(2)人物名片 永乐(1360—1424年) 姓名: 生活时代: 生年: 民族: 籍贯: 职业: 宗教信仰: 主要事迹: 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三宝太监、三保、马和 回族 公元1405年—1433年七下西洋。 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 明成祖时期 云南昆阳人 1371年(洪武)———1433年(宣德) 经历磨难,性情坚毅; 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 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 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 屡建战功,深得明成祖的信任。 一.郑和下西洋 1.背景(3)远航目的 ①政治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根本目的) ②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侨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以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