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74796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单元《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日期:2025-04-2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261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单元
  • cover
《大海啊,故乡 》 案例说课稿 《大海啊,故乡》是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第二单元的内容,是作曲家王立平为我国第一部反应远洋轮海员生活的影片《大海在呼唤》所做的主题歌。歌曲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了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深厚真挚的情感。歌曲音调淳朴简洁,旋律优美流畅,其音域只有九度,通俗易唱深受人们喜爱。 本节课是一节20分钟的微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运用力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绪情感,引导学生把歌唱好听,唱美。 围绕这一目标,我的设计如下: 首先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创设一个模仿大海浪涛的声音,用力度强弱的变化模拟潮起潮落的海浪声。(这一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走进歌曲,更能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其次正确的发声方法是学生唱好歌曲的前提。歌曲的A段第一乐句中(低音sol到中音mi是一个大跳),学生唱不准,为此我运用“搭桥”的方式,用易开口的母音I—yo帮助学生打开口腔、唱准旋律。用同样的方法,学生找到歌曲中其他大跳音程并唱准。B乐段中“大海啊大海”音区突然变高,学生易胆怯。我运用大声朗读的方式,通过力度和声音的响度变化,让学生体验呼喊大海的情绪变化,在通过老师肢体语言激发学生带着一种兴奋的情绪唱歌(有人说,告诉他,他会忘记,做给他看他会记不住,让他做一做,就明白了。音乐教学的过程,亲自体验,他会热情高涨。),体验表现美的快乐。 最后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我让学生欣赏了老师与学生合作的小提琴和钢琴合奏的大海啊故乡。运用多方式让学生增进对音乐课的兴趣,同时也体验一下器乐是如何表达歌曲的情绪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了三大原则。 一是音乐听觉的艺术。课前我选择海浪的声音,让学生聆听海浪的声音,时而强时而弱,时而小小浪花,时而惊涛拍岸,让学生仿佛来到海边。(因为时间关系这段声音没有听)接着让学生聆听老师模拟的海浪声并加以体验,随后融进老师的自弹自唱中。老师的范唱,让学生聆听这首歌曲通过力度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绪。课堂的最后环节。通过老师小提琴与钢琴的演奏,让学生再一次充分感受歌曲的情绪层层递进。 二是音乐的视觉艺术。当学生来到音乐教室,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多种景观的大海,有平静的大海,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湛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让人心驰神往,情不自禁的产生对大海的喜爱。课堂中在解决A段大跳音程时,我利用课件搭了一个云梯,让学生通过直觉来把握音程的概念。B段是歌曲的高潮,用老师指挥的肢体语言的夸张,让学生直接捕捉到歌曲的情绪,唱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三是音乐体验艺术。音乐来自生活,并表现生活。生在内地的学生,虽然没有在海边成长,但大部分同学都见过大海,聆听过大海的涛声,于是让学生体验海浪的潮起潮落,并把这种游戏融入到歌唱中,与老师合作,与他人合作,歌唱情绪自然被调动起来。当学生理解歌曲后,运用音乐要素中的力度情绪,引导学生用mp的力度表现歌曲A段,体验平静的大海。mf力度表现B段体现稍有博波澜的大海。用f的力度表现B段中重复的部分“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体现波涛汹涌的大海, 抒发对祖国妈妈真挚的情感。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多媒体的支撑下,让学生更形象的感觉歌曲的旋律,更准确更自然的唱出歌曲的美感。 音乐是语言的花朵,好听的歌曲他的魅力超越语言。在镇江培训时,北京的杨教授说,让学生唱会歌曲,不是音乐课的结束,仅仅是歌唱教学的开始。如何让学生唱好歌曲、唱美歌曲、唱动听的歌曲,才是我们音乐老师的首要任务。我是一个刚踏上教学岗位的新老师,我愿意向老教师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不断探索唱歌教学的艺术,让学生走进音乐课堂,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喜欢音乐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