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步舞曲》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小步舞曲》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音乐 (人民音乐-出卷网-) 章节 第一课 学时 一学时 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多媒体互动课堂的运用,学生唱奏、聆听、创编与活动等学习方式,感知西方17、18世纪宫廷舞风格特点,弘扬西方音乐文化,积淀人文素养。在音乐游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魅力以及培养节奏和音乐串起来同伴合作与配合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翻转课堂、抖音APP、家校帮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西方音乐的艺术底蕴;通过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自主意识、和探究意识,更深入的学习与表演欣赏曲《小步舞曲》,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互联。3、知识与技能:能够听辨乐段,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以及音乐形象。能完整演绎并呈现小步舞步。引导学生体验与实践学习成长。 三、学习者分析 本堂课的学习者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表现力的特点。同时也具备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音乐的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本节课的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学内容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声势、律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考虑中高段年纪的学习接受能力,可以进行运用声势以及体态律动进行游戏以及创编。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对新兴技术媒体学习兴趣浓厚,网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的自主性也大大增强。拉近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联系。他们是信息时代的“数字创鲜者”。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已经发生改变,通过他们已经能通过网络来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来学习自己喜欢的歌曲,表达对音乐学习的自我认知。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学习运用非常地熟练。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西方音乐文化知识的认知渠道还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所以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的感知西方17、18世纪宫廷舞风格特点,弘扬西方音乐文化,积淀人文素养;在音乐游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魅力以及培养节奏和音乐串起来同伴合作与配合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1、在聆听古钢琴与乐队《小步舞曲》的音乐活动中,学生能够体验并表演舞曲三拍子的旋律特点以及西方17、18世纪宫廷舞风格特征。 初步感受,在唱奏中体验巴洛克时期西方音乐典雅、柔和之美。这一教学重点在于体现音乐课的审美元素。通过课堂的“唱”“奏”和“舞”的环节来逐步实现。 “唱”的环节学生反复感受G大调小步舞曲(A部分)第一主题旋律的音乐情绪,并通过钢琴APP、旋律线条的呈现使这部分主题更加形象、生动有趣,让学生迅速抓住古钢琴的音色以及旋律的特点。因本节课让孩子时刻感受三拍子的基本动律,沉浸在巴洛克时期文化和乐曲充满柔和、典雅的氛围之中。所以在前置学习中模拟小记者现场连线采访全班三拍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小巴赫”本人的自我介绍,并用互动课堂检测的形式对其进行学习和检测,更加深了学生的兴趣也为课堂教学流程奠定了基调。“奏”的环节通过使用乐器(碰铃、响板)伴奏G大调小步舞曲(A部分)第二主题旋律;G大调小步舞曲一共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适合于演唱,则第二个主题选择乐器来区分乐段;选择画出声势线条谱和乐器接龙方式,使学生更容易辨别每个乐句。“舞”以舞谱的形式编创G小调部分小步舞(B部分)(男女生动作的区别);在这一环节融合了互动课堂录频播放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看见同学们的表演更能看见自己的表演,更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