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37906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二单元《鳟鱼》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3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066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二
  • cover
鳟鱼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通过对《鳟鱼钢琴五重奏》的听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探索变奏曲式等相关音乐鉴赏知识;了解艺术歌曲、室内乐、舒伯特等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二)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新课标关于课程内容的要求:“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以科达伊音乐教学法为基础,结合本土学生的认知特点实施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求达成更高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作用地位分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卷网-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设计安排了3个课时,本课教学为本单元的第2课时,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些创作知识。本节课将以《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为载体,继续引导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常用创作手法:变奏曲式。 2.作品分析 《A大调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继艺术歌曲《鳟鱼》问世两年后应朋友之邀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因其中第四乐章用艺术歌曲《鳟鱼》的音乐主题写成,故又称其为《鳟鱼钢琴五重奏》。这是一首结构简练、音乐形象极为鲜明的变奏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欺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在这部作品里,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多种变奏手法,如: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配器等并将其加以变化对比,既突出了主题,又使得音乐情绪富于变化,音乐形象丰富多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班级为初二年级的普通班,课堂较为活跃,学习效果较好。班级学习氛围很好,对于音乐课的学习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在以前的音乐学习中已经基本了解了音乐要素:力度,调式,音域,音色等。并在上一节课已经接触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节奏记写的环节中由于弱起节奏练习的次数较少,对于此节奏的听记有较大的困难,同时也是第一次接触变奏曲式,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我利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及手段来解决。通过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听记和模唱、运用对比聆听,准确的归纳总结特点、并引入学案和总谱更直接的分析出变奏手法。 (三)技术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领略艺术歌曲的魅力,体验舒伯特经典音乐作品中高雅的审美情趣,探究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进行节奏与旋律的“听唱写创”。 2.通过对比聆听,自主归纳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3.通过合作探究及分析总谱的方法,探究乐曲的曲式结构。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唱《鳟鱼钢琴五重奏》主题旋律乐谱,了解主奏乐器。 2.学习变奏曲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乐曲创作中运用的变奏手法。 3.运用简单的变奏手法尝试自己创编。 4.知晓作曲家舒伯特,艺术歌曲,室内乐等背景音乐知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习变奏曲式、知道主奏乐器音色。 2.归纳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准确演唱《鳟鱼》主题 2.探究变奏手法,能够辨别和运用常见的变奏手法进行创编。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 (一)导入新课 1.节奏、听记练习 教师手打四二拍强弱规律,口读节奏,学生首先判断进入是否在强拍同时记写老师读出的四二拍四小节节奏。 2.模唱音高并加到听记的节奏中 【设计意图】 提取《鳟鱼》主题的节奏与主干音利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进行模仿练习,为后面主题学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