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水滴的“旅行”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 -出卷网-:江苏凤凰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能够根据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 2.通过回顾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初步建立水循环的动态平衡意识,理解地球上的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之中。 科学思维: 1.运用分析、归纳、概括,尝试用箭头和简单文字建立水循环的模型。 探究实践: 1.设计简便的水循环组装模型,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微缩呈现,直观形象。 态度责任: 1.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认识到水循环对于地表的演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意义重大。 2.在科学探究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尊重他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建立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模型。 教学准备 水循环的相关资料卡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欣赏视频《看海只要一场暴雨》。 2.谈话:老师有个疑问,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 3.学生思考交流。 4.揭示课题:看来水滴就像一名旅行家,一会儿跑到天上,一会儿又变成雨、雪、霜等等落回地面。今天我们就追随水滴的脚步,一起来研究《水滴的“旅行”》! 二、建构“水循环”概念模型 1.提问:老师邀请水滴给大家做个旅行经历的分享,请欣赏。水滴去到了哪儿? 2.分析图片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如果我们来看它的旅行地图,图中哪里有水 出示图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过渡:看来,水在自然界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身影,那它是以什么样的路线在旅行呢? 4.小组讨论水滴旅行路线(带着三个问题绘制路线图):①天空中的水来自哪里?②空气中的水蒸气去哪了?③陆地上的水又去哪了? 5.汇报交流,相机板书。 6.观看《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 7.讨论:水滴是怎么实现旅行的?谁提供了动力? 8.完善路线图:如果用红色的箭头表示太阳导致的蒸发过程,蓝色的箭头表示地球引力导致的降水过程,请大家用科学的语言和符号完善自己的水循环过程。 9.资料学习:水滴落到地表,下一站又会去向哪?请大家阅读资料卡,完成学习任务。 10.分享收获:落到地面的降水有的被植物吸收;有的沿着斜坡汇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就称为地表径流;而有的渗入土中,也会向地势更低处流动,形成地下径流。除了河流、湖泊蒸发产生水蒸气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产生水蒸气。地球上的水在陆地、大气、海洋间不断循环而总量保持不变的现象,我们称为“水循环”。 11.提问:现在你能解释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了吗? 预设: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间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自然界的水日夜不停、循环往复地运动着,形态不断变化,空间位置不断变化,总体保证了大海晒不干,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 三、设计实验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1.谈话:现在我们对水循环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那如果要想观察到水循环的过程,怎么办? 2.启发思考:水循环的过程中涉及了自然界的哪些事物?这个实验要模拟大自然中的哪些对象? 3.小组讨论:水循环模型里的陆地、植物、水体、山峰、云朵分别用什么来模拟?实验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4.汇报交流:用泥土模拟陆地,小草模拟地表的植物,加冷水代表地表的水,用石头模拟山峰;把装置放在阳光下让水分蒸发…… 疑问:云朵用什么模拟比较合适?怎么解决形成降水的过程? 5.观看演示视频,完善实验方案。(双层罩,中层罩上放冰块,外层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