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85240

第一单元《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49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一,统编,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联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斟酌字句,积累词语,品评古诗词之味,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思维发展与提升:多角度、多层次研读探究,从多个维度梳理对古诗词的理性认识,提升严谨性、系统化等思维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意象,体察意境,探究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感受诗歌的感情力量,获得阅读鉴赏的审美体验。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诗词蕴含的文化精神,探讨其当代价值,认识古诗词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研读赏析四首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交流研讨,梳理对古诗词的认识,品味咀嚼其中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比较阅读、交流研讨、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诗歌并理解四首古诗词,积累词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初步体会诗歌表达情感。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通读四首诗词,标注出重难点的词语,结合教材注释,查阅字典词典等,弄清楚诗词重难点词语的读音和意义用法,完成预习表格填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叶嘉莹先生告诉我们:“诗是诗人自己的生命、生活、品格、思想的体现,你读诗的时候,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而活泼不死的心灵。”对诗及读诗,你是怎么看的?(学生各抒己见) 诗歌滋养我们的心灵,温润我们的表情达意。读诗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今天,我们走进“唐诗”“宋词”,感受李白、杜甫、柳永、姜夔通过诗歌表达的哀乐悲欢。 二、文本研讨 学习活动一:文本理解———初读文本,积累词语,制作学习手册 活动引领:阅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每首诗中的重要词语:有助于理解诗意的生僻词语、和现在常用义区别较大的词语、蕴含古代文化常识或典故的词语等。 1.诗词诵读比赛。每个小组选读一首诗歌,也可配乐诵读,检测学生预习作业中字词的预习效果,其他组发现读音问题,并点评诵读处理是否恰当。也可提出诵读改进意见,进行诵读挑战。 2.探讨交流解决重点疑难词汇。检查预习作业,学生轮流展示交流,其他学生可纠错,可补充,汇总后,就疑难词语制作“学习手册”。 示例:⑴噫吁嚱:yī xū xī,语气助词,叹词,蜀方言,表示惊异或慨叹。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⑵黍离之悲: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出自于《诗经·王风·黍离》(此诗历来被视为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学习活动二:文本理解———诵读文本,串联诗意,感受诗人情思 再次朗读或听读诗歌,同桌之间分工合作,串讲诗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蜀道难》:李白写了一条 (特点)的蜀道,抒发了 情感。 ⑵《蜀相》:杜甫写了一位 (特点)的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 情感。 ⑶《望海潮》:柳永写了一个 (特点)的钱塘,抒发了 情感。 ⑷《扬州慢》:姜夔写了一座 (特点)的扬州,抒发了 情感。 三、作业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梳理、概括、分析与表达等任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梳理探究,引导学生通过从体式、手法、风格及特色等方面梳理四首古诗词,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增进对诗人的了解,能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自主赏析诗歌,增强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名家朗诵,品味诗歌之美。 二、文本研讨 学习活动:文本梳理———再读文本,梳理概括,聚焦诗歌鉴赏方法 活动引领:梳理概括,从体式、手法、风格及特色等方面梳理四首古诗词,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增进对诗人的了解,能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