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93439

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小宝宝睡着了 教案

日期:2025-05-1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215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 cover
《小宝宝睡着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模唱、划旋律线等方式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特点,并指导学生用甜美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感受、对比,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碰铃为歌曲伴奏,并能根据提示调整敲击的力度,用轻柔的声音为歌曲伴奏,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通过体验、表现歌曲,感受夜的宁静和美好,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甜美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表现歌曲,感受夜的宁静和妈妈无私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钢琴 碰钟 铝板琴 教学过程: 一、律动感受,导入课题 1.师生问好。 2.律动体验:律动感受歌曲《星光恰恰恰》和《小宝宝睡着了》,对比情绪,体会摇篮曲抒情、安静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与大家一起学习第六课《美好的夜》,请大家跟老师动起来! 3.播放幻灯片,感受夜的宁静,确定摇篮曲的基调,直接导入课题《小宝宝睡着了》。(背景音乐为《小宝宝睡着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摇篮曲,名字叫《小宝宝睡着了》,请跟随音乐,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妈妈哄宝宝入睡的场景。(学生安静的聆听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确定歌曲的基调。 二、逐步渗透,学习主题 (一)初步聆听,感受歌曲 1.聆听歌曲,用“摇摇篮”的方式体验歌曲,体会歌曲的轻柔之美。 2.再听歌曲,用“双簧”的方法默唱歌曲。提示学生歌唱的表情和状态:眼睛亮起来,嘴角扬起来,表情美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歌曲,体验歌曲 1.教师加动作教读歌词,引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读歌词。 师:歌词像是妈妈读给你们的睡前小歌谣,你们听! 2.师生一起读歌词(加动作),强调声音状态及位置。 3.学生随伴奏音乐读歌词(加动作)。 4.出示旋律线,感受旋律特点。 5.师生划旋律线,熟悉歌曲旋律。 6.用“噜”模唱歌曲。 7.师弹琴教唱歌曲,提示学生歌唱状态、咬字、表情。 设计意图:通过读歌词,感受旋律线,使学生学会歌曲,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教学,丰富体验 1.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学生加动作表演歌曲。 设计意图:验收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表现与实践 1.意境再现:夜幕降临了,一切都安静下来了,月亮公主安静的躺在小床上,星星眨着明亮的眼睛。这时,一颗流星从空中滑过(刮奏铝板琴),房间里传出了优美的“摇篮曲”。 2.教师演示碰铃的演奏方法,通过对比,找到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3.学生完整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对比、示范,让学生熟悉碰铃的演奏方法,并通过教师引导,参与实践,感受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完成教学目标,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拓展感受 1.欣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中外作品的欣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3.再次唱起《小宝宝睡着了》,在歌声中结束学习。 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收获真大啊!希望你们每节课都能学有所获,在音乐的天空中展翅翱翔,让我们再次唱起优美的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教学反思: 《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安静、温柔,表达了妈妈对孩子无限的爱意。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导入环节从律动、感知入手,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明确歌曲的基调。学习过程中,围绕歌曲的意境展开,通过感受旋律、模唱旋律逐步加深歌曲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