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积累几个字词:幽僻 蓊郁 踱 弥望 田田 袅娜 凝碧 斑驳 2. 用“五看法”品析本文写作之美。 3. 体会作者从幽美的荷塘月色中获得片刻宁静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 三、课时预设: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七八年级时,我们学过了朱自清的《春》和《背影》两篇经典美文,在他的笔下,春天是那么美好那么生机勃勃,父亲的背影是如此温暖如此感人。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他的经典佳作《荷塘月色》,从中可以感受他的审美情操,借机也向朱自清先生学习一点写作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划出生字词。 (四)积累几个字词: 幽僻 蓊郁 踱 弥望 田田 袅娜 凝碧 斑驳 幽僻:yōu pì 幽静而偏僻。 蓊郁:wěng yù,形容草木茂盛或浓密,浓郁。 踱:duó 慢慢地走。 弥望:mí wàng充满视野,满眼。 田田:意指莲叶,形容荷叶相连、盛密的样子。 袅娜:niǎo nuó 1.形容草或枝条细长柔软。2.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凝碧 :níng bì 浓绿。 斑驳:bān bó 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样子。 (五)配乐读课文。师生配合一人一段,提醒学生朗读时注意投入情感。 (六)研读课文: 引导:同学们,这篇散文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之作,布局谋篇自然无痕又独具匠心,用语朴实无华又精美雅致。今天我们就向他学习写文章的妙招。 学法指导:试用“五看法”学习本文。 引导:同学们,欣赏一篇美文,大略可以从篇、段、句、词、意五个方面来看。用五看赏读法可以从宏观到微观对文章进行“剥笋”式的学习,逐层深入,拨云见日。 1.看篇: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像盖一座房子一样,最首要的是要懂得搭建框架。同学们,我们先从整体上看看本文都写了什么? 学习活动一:速读课文,梳理本文思路。读完课文说发现。 预设1: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首尾照应。 预设2:从感情上看,作者心里颇不宁静,出门寻求宁静,获得片刻宁静,最后走出宁静,归于不平静。也是前后照应的。 明确:这就是作者的行踪。即是本文的线索,作者的行踪是明线,内心的情感变化是暗线。明暗线交织,情与景融为一体。 预设3:从结构上,首尾呼应:首段“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结尾段: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己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明确: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也叫圆形结构。 小拓展:这样的“圆形结构”不仅出现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我们可以来看朱自清先生另外两篇文章的首尾段: 《绿》: 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结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背影》: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其实这种“圆形结构”不仅朱先生在用,好多大家都喜欢用呢! 比如: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郭沫若的《白鹭》——— 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我们同学在平常的作文中也在用“圆形结构”呢: 比如: 铁子雯同学在《岳阳楼记》读后感中写到: 开头:《岳阳楼记》是一篇著名的文章,我读了它后有很深的感触,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感受。 …… 结尾:读了《岳阳楼记》好比去登岳阳楼。读《岳阳楼记》让我受益匪浅。我不枉读《岳阳楼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