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1107091
二《荷塘月色》教案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24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张
荷塘月色
,
教案
,
2024-2025
,
学年
,
中职
,
语文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叠词的精心选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不宁静”的原因,欣赏荷塘的美景,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自主思考、师生合作欣赏散文中荷塘的幽静雅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心灵的律动,探寻作者的精神家园;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教学重点】 梳理明暗两条线索,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 品读赏析、合作探究、适时点拨。 一、导入 请同学们听一段旋律,脑海中想象画面。 师:随着优美婉转流淌而出的旋律,一幅美妙的荷塘月色图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作家朱自清用他那清丽淡雅,轻灵俊秀的文字展现了轻纱一样的月色,娉娉婷婷的荷花,荷塘有幸,曾抚慰过一颗不羁灵魂的躁动的心,明月有情,曾朗照过一段半喜半忧的朦胧意境。今日就让我们来品一品那娴静的荷塘,淡淡的月色吧。 二、诵读感知 (一)配乐默读,感知文本之美。 学生活动:听音乐,默读全文,圈出读不准的字音。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 1.学生齐读:字音识记: ①煤屑( ) ②沾裳( ) ③蓊郁( ) ④踱着( ) ⑤弥望( ) ⑥袅娜( ) ⑦敛裾( ) ⑧颤动( ) ⑨脉脉( ) ⑩酣眠( ) 参差( ) 媛女( ) 2.学生思考文章写作思路并回答。 明确:按照漫步荷塘的过程来写的。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明线 游踪: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回家门 (二)快速阅读,感知情感变化。 学生活动:再次快速阅读全文,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并感知其情感。 问题:作者漫步荷塘的过程中心情有没有变化?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学生回答。 预设:不宁静———觉得自由 问题:为什么不宁静?白天为什么不自由? 明确:适时引入作者及背景知识。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大学西院。文章里提到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不满现实但又看不到出路,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原因是什么呢?他曾经对夫人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好”(陈竹隐《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清清冷冷的荷塘成为了作者暂时超脱人世的绝妙之地。 问题:作者漫步荷塘的过程中心情有没有变化?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师生继续梳理情感暗线:不宁静—淡淡的喜悦—超然舒适—淡淡的哀愁 三、细读赏鉴 (一)齐读品荷塘 学生活动:齐读第四段,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感受到的荷塘。 问题引导:通过刚刚的朗读,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荷塘?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预设:清幽淡雅,美丽 (二)共读析手法 学生活动:浏览第四段并且勾画描写的景物。思考所用手法。 问题一:这一段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第四段并且勾画出来。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也就是荷韵。 问题二:描写这些景物用了哪些方法呢 荷叶: 学生活动:读一读描写荷叶的句子。找出修辞手法。 师生共析:田田:荷叶相连盛密的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古诗词诵读《雨霖铃(寒蝉凄切)》课件(共17张PPT)+教案(2025-04-23)
《鸿门宴》课件(共62张PPT)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上册)(2025-04-22)
《第六枚戒指》课件(共24张PPT)+教案(2025-04-23)
《陈情表》课件(共44张PPT)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上册(2025-04-22)
《威尼斯商人》课件(共28张PPT)+教案(2025-04-2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