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方法导航-观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方法导航-观察 单元 第1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二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课程学习,增强信息筛选与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在报告中客观分析观察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责任担当:通过实践活动,在撰写报告内容时保证真实性,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和心得体会,促进知识共享和交流。解决问题:针对观察问题,学生能够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不断调整和优化观察方法以提高观察效果。创意物化: 将观察所得转化为具体的成果,如制作观察报告、绘制观察图表 等,通过实践应用加深对观察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在撰写报告内容时保证真实性,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和心得体会,促进知识共享和交流。 教学难点 针对观察问题,学生能够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不断调整和优化观察方法以提高观察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记录,这堂课我们继续整理观察资料和撰写观察报告,那么,在活动中有哪些体会和收获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方法导航-观察》从中感受自己的收获吧!出示课题。 学生思考、交流。 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 讲授新课 一、 整理观察资料1.观察活动结束后,我们要对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展示、讨论,形成观察报告。学生1:收集资料后,我们需要把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 2:我观察的是柿子树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我想去补上。学生3:我们要分工合作,认真仔细地整理资料。学生4: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学生5:我们可以使用图表、图片、视频剪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不同阶段的观察结果,让大家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我们的观察过程和结论。 2.资料卡 整理资料注意事项(1)要详细地检查所有的材料,查看分类是否恰当。如果有遗漏,要设法及时补上;如果有错误,要及时改正。(2)如果材料还没有收集完全,那就要延长观察时间,一直到所需材料齐全为止。(3)对需要说明的记录材料要加以说明。二、撰写观察报告写一份观察报告,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秋天观察报告班级:3年级一班 姓名:张峰观察时间:8月15日至9月30日观察地点:校园植物园观察对象:玉米观察方法: 直接观察 □借助工具观察□对照比较观察 全面观察 重复和长期观察观察结果:外观变化 在8月15日初次观察时,玉米植株正处于旺盛生长期,叶片宽大翠绿,茎秆挺拔,高度已接近成人腰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9月初,我注意到玉米叶片的颜色开始由翠绿逐渐向深绿转变,部分底部叶片边缘出现了轻微的黄色斑点,这是叶片开始老化的迹象。进入9月下旬,玉米植株上的雄穗(天花)开始散粉,雌穗(玉米棒)逐渐饱满,包裹在层层绿叶之中,隐约可见金黄色的玉米粒。 生长过程 在整个观察期间,我见证了玉米从抽穗、开花到结实的全过程。玉米的雄穗先于雌穗成熟,它们通过风力传播花粉,完成授粉过程。授粉后,雌穗上的花丝逐渐干枯,而玉米粒则迅速膨胀,颜色由淡黄转为金黄,最终形成了我们常见的玉米棒。同时,玉米的茎秆和叶片也在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为玉米粒的生长提供养分。 环境适应性 校园植物园内的玉米种植区域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这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观察期间,虽然偶尔有降雨,但并未对玉米的生长造成显著影响。相反,适量的雨水有助于土壤保持湿润,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和养分的吸收。 其他发现 在观察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玉米植株的叶片呈螺旋状排列,这种排列方式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