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跨学科概念 物质与能量 核心 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变化 学习 内容 2.1物质的三态变化。 2.3物质变化的特征 内容 要求 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纸的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单元 内容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分别是《蜡烛的变化》《铁钉生锈》水》《化学家的研究》。第一课,总体认识物质变化的种类。第二课,具体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进一步理解铁钉生锈产生了新物质,并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第三课,以自制汽水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进一步认识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第四课,从科学家分工的角度,介绍化学家研究物质成分、性质、用途等方面的学问,让学生对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利用了物质变化的事实加深认识。 单元 学情 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积累了大量关于物质变化的经验和知识,但对物质变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知引向深人,引导学生学会按照“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的标准(宏观角度)对物质变化进行分类,为中学从分子、原子层面(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奠定基础。 单元 目标 1.能够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描述两类变化的特征。 2.能够借助控制变量实验,归纳铁钉生锈的条件,解释防锈的道理。 3.学会制作汽水,能够分辨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哪类变化,意识到人类生 产生活可以利用物质变化。 4.在阅读科学资料和模仿科学家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化学家的发现和发明,体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单元 实施 序号 教学主题 课时安排 主要教学活动 1 蜡烛的变化 1 制作蜡烛 观察蜡烛点燃和纸点燃后的变化 2 铁钉生锈 2 研究铁钉与铁的不同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做铁锈生成实验 3 制作汽水 1 判断气泡里的气体 自制柠檬汽水 4 化学家的研究 1 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做分析物质组成成分的模拟实验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蜡烛的变化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做一支蜡烛。本环节让学生亲手做一支蜡烛,在感受制作快乐的同时,认识到蜡烛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第二部分,先做蜡烛燃烧实验,通过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和白瓷碗底部的变化,认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再通过对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比较,认识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如条件允许,可以再做纸片燃烧实验,让学生加深认识)。第三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加深对物质两类变化的理解,同时意识到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 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认识了大量的诸如水、空气、土壤、动 植物、天体等物质变化的具体事实,对蜡烛液、固态的变化以及点燃后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认知,但仅限于感性认知,对燃烧后产生的物质缺乏关注,缺少深层次探究物质变化规律的意识。 学习 目标 能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两类变化的不同。 能列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 学习 重点 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学习 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小瓷勺、烧杯、澄清石灰水、PPT课件。 学生材料:蜡块、烛芯、模具、三夹板、小刀;酒精灯、火柴、纸杯;小铁勺、小瓷勺、烧杯、澄清石灰水;湿抹布、记录表。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对“蜡烛”产生兴趣。 1.同学们,今年暑假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