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44059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420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答案,八年级,编版,语文部,学年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浣溪沙》 (一)默写 1.一曲新词酒一杯, 。 2. ,似曾相识燕归来。 3.《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 。 4.《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 。 (二)阅读 1.下列对《浣溪沙》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2.请具体分析下阕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二、《采桑子》 (一)默写 1. ,绿水逶迤。 2.微动涟漪, 。 3.《采桑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颍州西湖清丽、恬静的春景的句子是: 。 , 。 4.《采桑子》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 , 。 (二)阅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描绘了在春色怀抱中的西湖。 B.“西湖好”是词眼,“短棹”二字道出了词人行程匆忙。 C.“不觉船移”与“无风”呼应,有力地显示水面平静澄碧。 D.本词词风婉约,语言清新自然,色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下阕呈现的画面。 答: 3.简要分析下阕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 三、《相见欢》 (一)默写 1.金陵城上西楼, 。 2. , ,几时收 3.《相见欢》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 4.《相见欢》中回忆中原沦陷,达官显贵南逃的往事,抒发了对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 , , (二)阅读 1.登楼远眺,词人望见什么 请描绘词人望见的画面。 答: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赏析。 答: 3.词中的“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分析。 答: 四、《如梦令》 (一)默写 1.常记溪亭日暮, 。 2. ,误入藕花深处。 3.李清照《如梦令》中写词人因景色迷人而乐不思归的句子是: , 。 4.李清照在《如梦令》一词中,突出自己想回家的焦急心情的词句是: , , 。 (二)阅读 1.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C.词人沉醉于山光水色、鸟语花香之中,直至醉意渐沉、兴尽晚归,其情感始终是欢快愉悦的。 D.本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2.阅读《如梦令》,完成问题。 词中“争渡”的“争”,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有“争夺,竞争”和“怎,怎么”的义项。教材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而有人认为“争渡”应解释为“怎渡”,即“怎么把船渡过去呢 ”。你倾向哪种理解 试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答: 3.这首词结尾写了鸟儿,作者借 “鸥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浣溪沙》 (一)默写 1.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 2.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 , 去年天气旧亭台 。 4.《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二)阅读 1.下列对《浣溪沙》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