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59639

【新版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节 体验化学探究 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4-27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12464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化学,练习,体验,解析,原卷版,分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1.清蒸宝应大闸蟹由青色变成红色,小泽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而言,这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分类 2.王小波同学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白糖,就“可能是白糖”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3.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石蜡的密度 B.石蜡的硬度 C.石蜡的溶解性 D.石蜡的可燃性 4.如图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验证了蜡烛燃烧的所有生成物 B.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高低 C.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丙图的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5.关于蜡烛燃烧过程中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石蜡是非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收热量 B.蜡烛燃烧可能生成C、CO、CO2、H2O C.石蜡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D.蜡烛必须有棉线的蜡芯,否则不能燃烧 6.某实验将一支燃烧的蜡烛置于一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内,从蜡烛置入开始到蜡烛熄灭为止,过程共计160秒。期间传感器记录下容器内氧气和一氧化碳在各个时刻的含量,并绘制出下图两条曲线①和②。通过分析该两条曲线,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 A.蜡烛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B.蜡烛燃烧时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C.曲线①表示的是一氧化碳的含量及其变化 D.在第160秒时容器内还有氧气 7.在“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烧中蜡烛熔化 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C.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8.小雯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她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B.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液面上升 C.液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液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液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液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9.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B.用小刀可将蜡烛切开,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 C.蜡烛吹灭后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10.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这一现象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B.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分解产生的氢气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11.关于下列课外小实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燃着的蜡烛上面放一冷的瓷盘,瓷盘底变黑,说明蜡烛中含有炭黑 B.用白糖、果汁、小苏打、水、柠檬酸自制汽水,说明小苏打与水混合产生气体 C.用干燥的手摩擦撕成条的塑料绳,塑料条像花开一样,说明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D.用相同的玻璃瓶和水自制乐器,瓶内水多少不同,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12.某同学在做“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上三个实验均可以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图二实验中,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呼气时应该打开b,关闭a C.图三实验中,吸气或呼气时都不需要关闭c、d D.图三乙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时防止吸气时乙中液体进入口中 13. 空气质量意味着生活质量。下表为某同学测量的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