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60402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全程考评 考点专项突破练(1-30练) 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共30份打包)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7620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30份,解析,默写,名句,名篇
    突破练29 定准角度,赏析句子效果 A组 对点小题 1.下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意思相近又有变化,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4分) 他们俩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 他们俩将要拥抱,将要杀戮…… 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密密层层地,如槐蚕爬上墙壁,如蚂蚁要扛鲞头。衣服都漂亮,手倒空的。然而从四面奔来,而且拼命地伸长颈子,要赏鉴这拥抱或杀戮。他们已经预觉着事后的自己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 然而他们俩对立着,在广漠的旷野之上,裸着全身,捏着利刃,然而也不拥抱,也不杀戮,而且也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答:                                                                          2.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他必须承认他目前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地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高加林醒来以后,他自己并不知道时光已经接近中午了。他无精打采地转过脸,开始刷牙。这时,看见他母亲正佝偻着身子,在对面自留地的茄子畦里拔草,满头白发在阳光下那么显眼。大家对高明楼做的不讲理的事已经习以为常,但对村里任何一个不劳动的二流子都反感,再不能这样下去了!生活是严酷的,他必须承认他目前的地位———他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了! 答:                                                                          3.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有的将出未出,有的已露出地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夏日,一场酣畅淋漓的雨湿透山坡草地。远处的山葱茏清秀,生意盎然。天一放晴,人们便不由得来了上山拾蘑菇的兴致,不约而同提篮拿袋奔向山野。 清晨是拾蘑菇的最佳时间。晨曦微露,蘑菇在湿润的泥土中生长,有的羞羞答答,欲出未出,把松软的泥土顶开一道缝隙;有的如雏鸡破壳,冒出头来,还沾着些许泥土、草末和松针……山里人熟悉这里的每一个山头沟坡和草滩河湾,知道哪里蘑菇多,哪里最易收获。人们每每顶着晨光出门,踏着暮色归家。 答:                                                                          4.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硕大的碗里,鲜嫩的鸡肉、爽滑的宽面交相辉映成一首乐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在异乡漂泊的南方人,或许会想念苏式面、竹升面,而对在外奔波的西北人来说,大盘鸡拌面、羊肉面、兰州牛肉面就是他们的念想。风尘仆仆的他们通常不看菜单,直接高呼暗号:“来个拌面!”老板们对此已了然于心,不一会儿,大盘鸡拌面就被端上了桌台。硕大的碗里,演绎着鸡块与面条交相辉映的乐曲,鸡肉鲜嫩,宽面爽滑。搭配上淋着辣油的汤汁,食材和调味料的配合恰到好处。对为生活奔走的西北人来说,吸溜上这一碗面,就是一份宽慰。 答:                                                                          5.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多用短句且句式整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迎春花开了,不几日就是立春。生活在农耕时代的人懂得迎春的千般好,把立春的习俗命名为迎春,效仿古人云台诸将、瀛洲学士之类,一路鼓乐喧天,迎句芒于东郊。句芒为春神,待抬运回城,远近之人肩摩踵接,鳞集毛萃,群聚而观,争掷五谷。杂沓的脚步,滚烫的呼吸,热情的喊叫,暖烘烘地炙烤着植物的枝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