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70552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387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默写 1直接默写 (1)去年天气旧亭台。 (2) ,绿水逶迤。 (3)中原乱, ,几时收 (4)常记溪亭日暮, 。 2理解默写 (1)晏殊在《浣溪沙》中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 , 。 (2)欧阳修在《采桑子》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 , 。 (3)朱敦儒《相见欢》中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 (4)荷叶翠绿,莲花嫣红,凉爽幽静,清香扑鼻。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 。 二、阅读 (一)阅读《浣溪沙》,完成问题。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写了词人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片,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不禁回忆起了昔日的欢聚,由此感叹时光易逝。 D.词的下片,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赏析这两句词。 答: 3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二)阅读《采桑子》,完成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描绘了在春色怀抱中的西湖。 B.“西湖好”是词眼,“短棹”二字道出了词人行程匆忙。 C.“不觉船移”与“无风”呼应,有力地显示水面平静澄碧。 D.本词词风婉约,语言清新自然,色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作者在下片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作分析。 答: (三)阅读《相见欢》,完成问题。 1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景,视野宽广,气魄宏大,充满慷慨欣喜之情。 B.下片格调由激越变为舒缓,“几时收”的发问,是痛切的质疑,也是希望的呼唤。 C.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到前线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D.词人用象征的手法,由眼前的暮景联想到北宋国事的衰败,写景抒情,柔美婉约。 2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3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请结合下片词句简要分析。 答: 4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 答: (四)阅读《如梦令》,完成问题。 1下列对本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争渡”句写了词人误入荷塘深处,待到奋力把船划出去,却惊起一群水鸟振翅纷飞,词人瞬间的惊愕变成喜悦。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答: 3本词刻画了主人公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 4在本词和《渔家傲》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词人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答: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默写 1直接默写 (1)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2)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3)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4)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 2理解默写 (1)晏殊在《浣溪沙》中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 , 去年天气旧亭台 。 (2)欧阳修在《采桑子》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 微动涟漪 , 惊起沙禽掠岸飞 。 (3)朱敦儒《相见欢》中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万里夕阳垂地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