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72220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考2025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428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川省,试题,语文,考试,入学,学期
  • cover
高三入学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越发深入影响人类命运。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可能是造福人类的“利器”,也可能成为危害人类的“凶器”。科技伦理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活动的规范发展提供价值理念,保障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文化价值是科技伦理的内核,基于何种文化价值决定着秉持怎样的科技伦理,影响着科技发展的方向。 一、向善:科技伦理的底线价值 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仁爱精神始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既包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中,“仁爱”应处于核心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逐步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如果科技受“个人至上”的文化价值影响,那么个人的私心、欲望会越发膨胀,科技活动则容易失控而带来灾难。科技伦理要注重“仁爱”的文化价值,怀有“仁者爱人”的仁善之心。科技活动要以人类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美好幸福为目的。 在看待“天人关系”的问题上,西方文化是一种“分”的文化,主张“主客二分,天人对立”,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主客体关系。在此文化价值下,科技活动很容易破坏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带来诸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生态问题。中国文化是一种“合”的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看作密不可分的生命整体,即“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可以在科技伦理中弘扬和发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做到守“善道”、走“正道”。树立“以道驭技,道技合一”的科技伦理精神,用“道”来引领和规范技术向“善”发展。 中国儒家还讲究“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一种“成己达人”的善行,同时也是一种“内省自律”的慎行。在科技活动中,特别是在高尖前沿领域,科技人员很多时候独处于“无人在之处”“无人知之时”,能否做到“慎独而行”则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克己复礼,慎独而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融入科技伦理之中,强化科技活动的规范性,提高科技人员的自律性。科技人员要按照科技伦理道德原则行事,对科技活动全过程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警醒,为所当为,不当为则不为,防止技术的谬用和滥用。 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具有极强的传导性、连锁性、覆盖性。并且,科技发展越是迅猛,后果往往就变得越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从而存在巨大的伦理风险。因此,科技伦理中要具有“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价值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用大概率的思维应对小概率的事件。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谨慎提防“灰犀牛”事件;既要筑牢防范和控制危机的“防火墙”,也要打好应对和处置危机的“主动仗”,更要提升化解和扭转危机的“能力值”。这样, 尽可能促使科技活动“趋利避害、健康发展”,保障科技应用“增进福祉、避免灾殃”。 二、向上:科技伦理的理想价值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拼搏奋斗的文化基因和力量源泉。科学技术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而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