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84592

2.3 辨别物质的组成(2课时) 教案 初中化学 科粤版(2024) 九年级上册(2024)

日期:2024-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852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辨别,质的,组成,2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分类 素养目标 1.化学观念: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2.科学思维:能依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体会分类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科学探究与实践:能与同学合作、分享,善于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评价、反思、改进学习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2.教学难点:物质分类的初步知识。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超市里有成百上千种商品,却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那么组成物质的一百多种元素,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周期:每一横行叫作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 2.族:每一纵行叫作一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5.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单元格信息: 探究点二 单质和化合物有何不同 提出问题 物质按组成元素如何分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 单质 化合物 区别 宏观组成 由同种元素组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微观组成 由同种元素组成;(2)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 判断依据 前提是纯净物,且只含一种元素 前提是纯净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实例 铁(Fe)、硫(S);氧气(O2)、氮气(N2) 氯化铵(NH4Cl)、二氧化硅(SiO2 );水(H2O) 联系 都是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二者可通过化学反应相互转化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作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等。 3.物质的简单分类: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分类 一、元素周期表简介 1.结构:共有7个横行(7个周期),18个纵列(16个族)。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二、单质、化合物与氧化物 作业布置 请完成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利用教材上的资料和生活实例做成课件,减轻学生学习知识的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使理性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不足之处 时间有限,元素符号又较多,学生一时难以全部记住2.3 辨别物质的组成 第1课时 元素及其符号 素养目标 1.化学观念: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2.科学思维:了解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视角。 3.科学探究与实践:能与同学合作、分享,善于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评价、反思、改进学习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与责任:发展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的元素。 2.教学难点:认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矿泉水瓶包装上的成分表,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表格。 提出问题 什么是元素?2.如何依据元素将物质进行分类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什么是元素 课堂讨论 下列几种分子分别由什么原子构成?有相同的原子吗? (氧气分子含有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含有碳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含有 氢原子和氧原子) 物质 相同原子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O2 O 8 CO2 O 8 H2O O 8 归纳总结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同理可知: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 6 的所有碳原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