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95939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207011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短 歌 行 曹 操 教学目标: 1、揣摩语言,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默写这首诗。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短歌行》的特色。 3、体会曹操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4、探究曹操忧患意识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曹操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短歌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比兴、用典等表达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诗词诵读的第二首《短歌行》是魏晋时期的古体诗,“诗言志,歌咏情”,曹操秉承着我国古代诗歌“诗言志”的传统,抒发了身处动荡时势之际的心中最强音,彰显了志士雄杰的人生风采。让我们好好来品鉴! 二、如何读古诗词   1、知人论世   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阅读古体诗,可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以深入理解作品。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方法,由孟子提出,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是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方法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诗歌解读、欣赏的方法,贵在联系诗人、联系全篇,建立丰富的读解背景系统,然后以此观照读解某个作品,读出诗人原意。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要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时代特征(时代风貌、文化思潮、审美趣味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曹操的《短歌行》诞生在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具有浓郁的“建安风骨”的风格。   《短歌行》的写作背景有多种说法。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当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末。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代表的作家群,其作品具有“建安风骨”,刚健有力。曹操的《短歌行》深沉地抒发了心忧天下、渴望统一的豪情壮志,典型地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风格。 2、知人入诗   人各有志,立功立言,知其人,才能品其诗,曹操志在一统天下。   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人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内兴文学”,开创建安文学,他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他就是被誉为“英雄诗人”的曹操。他的诗有文气,有才气,难得的是很大气,大气之中有英雄豪气,更有王者霸气,诗人中有这样大气魄的人并不多,袁枚说过“有天下第一等真情,方有天下第一等好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曹操的“以天下第一等好诗,抒天下第一等真情”的《短歌行》。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