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00824

6.2 《五石之瓠》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260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答案
  • cover
6.2 五石之瓠———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何种文言句式。 (1)剖之以为瓢_____ (2)请买其方百金_____ (3)则所用之异也_____ (4)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_____ 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坚不能自举也 举:拿起 B.非不呺然大也 呺然:雄伟的样子 C.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是我国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B.《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l篇。 C.《老子》与《庄子》在表达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 D.斗与石,都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石也是一种重量单位,比如《汉书。律历志上》中说“三十斤为钩,四钩为石”。 4.下列句子中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自伐者无功 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D.强行者有志 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B.以啮人,无御之者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请买其方百金 6.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 B.能不龟手一也 一:一样 C.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D.越有难 难:灾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②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天,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节选自《庄子 人间世》) [注]①樠(mán):汁液渗出的样子。②柤(zhā):山楂。 7.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且予A求无所B可用C久矣D几死E乃今F得之G为予H大用 8.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指罢了,算了,与《〈论语〉十二章》“死而后已”中的“已”词义相同。 B.实,指果实,与《五石之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中的“实”词义不同。 C.“奈何哉其相物也”的“相”译为“看待”,与谚语“良禽相木而栖”的“相”词义不同。 D.“又恶知散木”的“恶”是疑问词,译为“哪里,怎么”,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的“恶”词义不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看栎社树的人像赶集一样,匠石弟子慨叹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树,是对栎社树充分实现其自然性的赞赏。 B.栎社树因易沉于水而无法成为舟船,因速朽而无法成为棺椁,因易遭虫蛀而无法成为梁柱,这都体现了它的“无用”。 C.匠石看不上栎社树,觉得它是不材之木,无所可用,却被栎社树托梦数落他不懂自己的无用之用。 D.庄子用一个以无用之用全形保身、长久存在的栎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