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06212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知识点总结

日期:2024-11-27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3次 大小:6405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化学,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 cover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类型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现象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产生气泡、生成沉淀 通常是物质三态(固、液、气)之间的改变,或形状、大小的改变 关键词 燃烧类 蜡烛、木炭、酒精等燃烧,燃放鞭炮、火灾等 外形变 化 弯曲、破碎、榨汁、折断、研碎、刻划等 变质类 发酵、酿酒、发霉、腐烂、变馊等 物态变 化 熔化(融化)、蒸发、升华、结晶、液化、凝固、挥发、晾干、沸腾等 锈蚀类 铁生锈、生成铜绿等 实验操作类 过滤、蒸发、溶解、稀释等 其他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除垢、酸碱中和、酸雨腐蚀等 其他 水循环、通电发光、山体滑坡、轮胎爆炸等 判断依据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并不是指原物质形状和状态的改变,而是组成和结构的改变 【注意事项】(1)物质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这些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变化是否发生, 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依据。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而有的化学变化无明显现象。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瓦斯爆炸是化学变化,而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 物质的性质 【特别提醒】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一般常用“能”、“会”、“可”、“易”、“有”等字,如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是铁的化学性质之一。描述物质变化时一般表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多用“生成了”等。 性质类型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概念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判断依据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举例 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易变质、酸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颜色、状态(物态变化)、气味、味道、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三、常见仪器的识别 分类 仪器及名称 可加热仪器 能直接加热仪器 ( 试管 蒸发皿 燃烧匙 ) 隔陶土网加热 ( 烧杯 锥形瓶 ) 存放仪器 ( 广口瓶 细口瓶 集气瓶 滴瓶 ) 加热仪器 ( 酒精灯 )(酒精喷灯) 计量仪器 ( 托盘天平 量筒 ) 漏斗 ( 漏斗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 加持仪器 ( 铁架台 试管夹 坩埚钳 ) 取用仪器 ( 镊子 药匙 胶头滴管 ) 其他仪器 ( 玻璃棒 水槽 陶土网 ) 【总结】玻璃棒在各实验操作中的作用 实验操作 玻璃棒的作用 目的 固体溶解 搅拌 加速溶解 稀释浓硫酸 搅拌 加快散热,防止液体沸腾外溅 测定溶液的pH 蘸取少量溶液 无 过滤 引流 防止液体外溅、冲破滤纸 蒸发 搅拌 防止因局部过热造成液滴或晶体飞溅 转移 将晶体从蒸发皿中转移到纸上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化学药品的取用 取用原则 取用原则 具体要求 三不准原则 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不准品尝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用量)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 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防污染原则(剩余药品处理方法)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容器内 【特别提醒】闻药品气味时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2. 药品的保存 (1)原则和方法:化学试剂的保存一般要根据物质本身的性质和变质的原因,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同时还要考虑试剂瓶和瓶塞的选用。 (2)药品的存放: ①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气体———集气瓶(密度大于空气正放,密度小于空气倒放)。 ②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如浓硝酸、硝酸银溶液)用棕色瓶盛放;盛碱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用橡胶塞。 ③白磷存放在水中。 ④浓H2SO4、浓HCl、浓HNO3、固体NaOH、Ca(OH)2以及结晶水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