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19476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2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632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小学,道德,法治,一年级,下册
  • cover
          大单元学历案(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概览)  单元名称: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学校 学科/年级/设计者 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 教材 人教版 对应章/课时 第三单元/ 8课时 你敢挑战吗? 真实情境是今天开展教育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真实情境是任务载体;领域知识是必要基础;学习方式变革是实现途径。如果说过去是强调知识点的学习,今天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超越过去的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学习的目的。这就强调我们在真实情境下创设任务,让学生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形成和发展概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有针对性,贴近学生的生活,我用学生的照片制作成视频,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每天天没亮,家人给我做早餐,送我上学;然后上班、买菜、做饭,给我买衣挑礼物,看似平常的日子却处处充满了爱。家人爱我,我也爱这个温暖的家,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在这个大单元的问题引领下,我精心设计了课前研学、课中导学、课后延学的任务。课前,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寻找和家人的故事,与家人一起的快乐时光,平日里为家人做了些什么。于是有了“我与家人的故事” 研学任务;课中,我设计了本单元的四个子任务。第一:我身上为什么会有家人的影子?第二: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第三:如何培养整理的好习惯?第四:如何成为劳动小能手?学生在课堂上小组交流、汇报展示的时候,说起自己最骄傲的事时,那满脸的喜悦是由内而外溢出来的;而有的同学听了别人的发言,发现自己的不足,心里会暗暗下决心:我也要成为他那样的人。课后,布置学习任务,借用翻转课堂理念,内化思想,外化行动,最终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你将学哪些知识?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由第9课《我和我的家》第10课《家人的爱》、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和第12课《干点家务活》四课组成。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出生给家人带来的喜悦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间的血缘关系和法律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到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建构者。   《我和我的家》是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的启蒙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与家人的伦常关系,对其作为家庭的一员,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是个重视家庭的国家,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是中国社会重要的组织观念,帮助学生建构这一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继承中国传统,是德育的重要任务。   《家人的爱》是第一节《我和我的家》教学内容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教材以“家人的爱藏在哪里”这一话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节里发现家人的爱,同时试着去理解家人的“严爱”。“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个话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家人之间的爱,感受爱是家人间最基本的情感,是家庭和谐的稳定剂。“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这个话题是在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让我自己来整理》以“整理”为抓手,通过四个板块的教学活动以及绘本材料的补充拓展,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干点家务活》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从认识自己和家人间的关系开始,经过体验家人的爱,发现家人间的相互关怀,到学习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再到这一课学着干点家务活,实现了一个升华。就是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