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21641

小学数学沪教版(2024)五年级上《平均数的应用》教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1776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数学,教版,2024,五年级,平均数的应用
  • cover
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平均数的应用 第37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数据个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2.能运用部分的平均数进行估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能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数据个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2.能使用部分的平均数进行估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应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设计: 培养学生对比类推的能力 一、新课导入 探究一: 引入语: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关于平均数的知识? 生:回答。 评价语:你们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的取值范围,真厉害。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课题) 二、新课探索: 探究:探讨在实际问题中平均数的不同计算方法 1.小巧小组的3种计算 师:看题 问:仔细审题。你认为哪个小组折纸鹤快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生:计算各小组平均每人的折纸鹤的数量 评价语:你对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想法。 师:我们先来计算小巧小组平均每人折纸鹤的数量(出示:小巧小组平均每人折多少只?) 师: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出示:算式(57+56+62+58+57)÷5=58) 生:这道题数据这么多,算起来有点麻烦,有什么方法能算得快一点呢? 师:是呀,这道题数据这么多,算起来有点麻烦,有什么方法能算得快一点呢??同桌合作,完成任务单。观察这张表格中的数据。和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的计算方法是 ?只写出简便步骤,不计算 任务单: 任务一:观察这张表格中的数据。和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任务二:你的计算方法是 ?(只写出简便步骤,不计算) 问:谁来说说你的算法?(3-4人)(1个说任务一、一个说任务二) 生1:这些数都比较接近56,我就把所有的数都看成56,先算5个56,然后再把上面多出的部分加起来,这样算组合比较方便。另外,在下一步计算时,我把括号里的两部分拆开计算更简单。(板书:(57+56+62+58+57)÷5=[56×5+(1+0+6+2+1)]÷5) 追问:小括号中的第一个加数1是哪里来的? 生:是与56的差,比如57-56=1,因为我刚才把57也看成了56,所以还要加1。后面的几个加数,也就是其他分数56比较的结果。 生2:(57+56+62+58+57)÷5=[57×5+(0-1+5+1+0)]÷5 问:这几种方法都是一样的,你们是怎么定这个数的呢,有什么依据吗? 生:依据平均数的取值范围,一般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都可以。 评价语:你能够通过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定标准数,真会灵活运用。 小结语:刚才我们在计算总和时,先把这几个数据看成相同的数,用乘法计算,再加上少算的数,这样计算真方便。 生3:受他们方法的启发,小巧还想到另一种。我先把所有的数都看成56,然后把所有多出的部分加起来,再平均分。(1+0+6+2+1)÷5=2,这样每人又增加了2只,所以小巧小组平均每人折58只。(板书:56+(1+0+6+2+1)÷5=) 小结语:计算时,她先假设平均数是56,把比原数多出的部分相加再平均分,算出的平均数加上56,就可以很快得到整组数据的平均数了。 问:这2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生:相同点是都把56定位标准。 不同点是在总和的计算中,把56定位标准,再用乘法计算;直接把56假设成平均数。 评价语:能结合小伙伴们的方法做进一步思考,创造出新的方法,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问: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三种 师:王老师也觉得第三种更方便,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题。 2.小胖小组的计算 承接语:刚才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小巧小组的情况,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胖小组的情况。算好之后小组讨论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