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34645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2024) 7《雨和雪》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259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科学,青岛,三制,2024,雨和雪
  • cover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 《水循环》单元 7.雨和雪 教学设计 单元 《水循环》 课题 7.雨和雪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1天气和气候 5~6年级 ①知道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10.2水循环 5~6年级 ②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科学思维:会采用归纳推理的办法得出冰雹、雪的成因。 探究实践:能制定简单的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计划,并运用推理、概括的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态度责任:了解人工降水技术,意识到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利用自然提供了支持。 教学 重点 知道自然界中雨和雪形成的原因。 教学 难点 能制定简单的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计划,能类比推理出自然界中雨和雪形成的原因。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平底烧瓶、橡胶塞、玻璃管、冰块、取冰夹、小烧杯、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在大自然中,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 一、引导课题,初步了解雨和雪。(预设5分钟) [PPT 3-5 出示]出示下雨和下雪的图片导入新课。 提问:自然界中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雨和雪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雨和雪。 二、活动过程,探究雨和雪的成因。(预设25分钟) 1.雨是怎样形成的? [PPT 6 出示]探究技能———假设: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一种推测性的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 引导学生对雨的形成原因做出假设。 [PPT 7 出示]实验记录单。 提出活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模拟雨的形成过程。 [PPT 8 出示] 雨的形成原因实验探究情景图片:利用铁架台、烧杯、三脚架、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平底烧瓶、玻璃弯管等实验材料设计模拟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雨的形成原因并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PPT 9 出示]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形成实验方案:1.组装好实验器材,在平底烧瓶中放入一些水;2.在烧杯内放一个冰袋,让烧杯底部温度更低;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开展实验。 [PPT 9 出示]文字资料及气流运动示意图,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PPT 10 出示]师生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PPT 11 出示]师生总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PPT 12 出示]教师小结:要设计模拟某种自然现象的实验,首先要思考这种现象与什么物体有关系, 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得到这些物体,怎样创造所需的条件。由于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因此就要思考如何得到充足的水蒸气,怎样使水蒸气受冷 可以考虑加上冰袋或者冷水袋使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不断增多汇成水滴降落下来。 2.[PPT 13 出示]雪的形成原因。 提问:雨和雪都是自然界很常见的现象,那么雨和雪的形成过程是否有相似之处呢?引导学生交流。 [PPT 14 出示]“雪”的定义。 [PPT 15 出示]雪的不同形态。 [PPT 16 出示]雨夹雪视频。 [PPT 17 出示]冰雹形成的原因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冰雹的形成。 [PPT 18 出示]引导学生推想雪的成因。 [PPT 19 出示]师生共同总结:下雨和下雪都是-种降水现象,它们形成的原因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在于温度。 三、拓展活动,了解人工降雨和人工降雪。(预设5分钟) 查阅资料,了解人工降雨和人工降雪。 [PPT 24 出示]拓展探究记录单。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人工降雨需要的条件是( )。 A.大风的天气 B.阴天 C.晴天 2.下列自然现象形成的条件相同的是( )。 A.云和霜 B.雾和雪 C.霜和雪 3.冬天在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