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 《光》单元 1.认识光 教学设计 单元 《光》 课题 4.彩虹的秘密 课时 1 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3声音与光的传播 5~6年级⑦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能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了解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能通过分析生活现象类比三棱镜实验探究彩虹的形成;能通过动手操作设计彩虹表达自己的创意,展示对彩虹形成的理解。 探究实践:能基于所学知识,从太阳光的组成、彩虹的成因等方面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作出假设;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态度责任:对彩虹的形成保持兴趣,能以事实为依据验证彩虹的形成。 教学 重点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2.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 教学 难点 对彩虹的形成原因做假设性解释,并设计模拟实验探究。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平面镜、喷水壶、泡泡液、透明的塑料尺、装满水的塑料瓶、光盘、记录单、三棱镜、水槽、纸屏、平行光源等、评价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大家见过彩虹吗? 一、引导课题,初步了解彩虹。(预设5分钟) [PPT 3 出示]出示美丽的彩虹图片导入新课。 提问:你知道彩虹的哪些秘密?关于彩虹,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 (预设:彩虹有七种颜色,彩虹在雨后产生,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彩虹是如何形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彩虹的秘密。 二、活动过程,探究彩虹形成的原因。(预设27分钟) 1. [PPT 4 出示]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PPT 5 出示] 雨后彩虹图片及喷泉上形成彩虹的图片。猜想彩虹形成的原因。 提问:观察这两幅图片,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彩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师生总结: 可能与阳光有关、与水汽有关、雨过天晴、有雾气等等。 [PPT 6 出示] 彩虹模拟实验活动场景图片:学生利用阳光、三棱镜和纸屏做彩虹模拟实验,及利用阳光、水槽、平面镜和纸屏做彩虹模拟实验。 [PPT 7 出示] 实验提示:阳光不足时,可以用平行光源代替阳光进行上述两种实验。也可以利用光的色散与合成演示器进行彩虹模拟实验。 开展实验。 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PPT 8 出示] 三棱镜把阳光分散为七种色光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PPT 9 出示]光的色散现象视频。 [PPT 10 出示]水槽中的平面镜与水形成“三棱镜”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实验中的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把阳光分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PPT 11 出示]水与三棱镜都可以把阳光分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并且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是不变的。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彩虹形成的原因,认识彩虹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PPT 12 出示] 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色光。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7种色光,形成彩虹。 2.[PPT 13 出示] 制造“彩虹”。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制造“彩虹”的方法。 [PPT 14 出示]制造“彩虹”活动场景图片:学生在阳光下用喷壶喷水制造“彩虹”。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更多的制造“彩虹”的方法。 [PPT 15 出示] 阳光下吹泡泡制造“彩虹”图片,及更多的制造彩虹的方法:阳光透过塑料尺、阳光透过装满水的塑料瓶、阳光照在光盘上…… 开始制造“彩虹”。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