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1238714
一《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41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寡人之于国也
,
教学设计
,
中职
,
语文
,
高教
,
2023
几番比较,走近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课 时 2课时 课标要求 对所选文本的文言文阅读内容,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二是体会作品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归纳、总结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倒装句式等文言知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 2、学生通过自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教师的分析引导,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内容分析 1、本文《寡人之于国也》写了孟子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当时国与国之间争夺百姓,梁惠王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孟子分析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具体措施。这场对话,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也充分反映了孟子高超的语言艺术。 2、孟子对儒学的一大贡献是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含诸多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教育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中的核心思想,是孔子“德治”思想的发展,是施行“仁政”的基础。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就强调了“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只有做到“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才是“王道之始”;如果“黎民不饥不寒”,则不可能“不王”。那么怎样施行仁政呢 结合课文,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 (一)经济上要保民、养民。孟子主张通过经济上的各种政策让百姓拥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使百姓安居乐业,人心稳定,天下太平。 (二)思想上要教民。人民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又明白礼义,犯罪的人自然就会减少;懂得尊老爱幼,社会自然就会和谐。 学情分析 在中学阶段对孟子的学习中,此篇位居于中,前承初中课本选编的《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后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孟子》选读。学生既可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孟子圣哲思想的光辉,又可以此为契机涉猎课外知识,全面了解孟子及其思想。因此学习本文为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中孟子一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高中必修①和必修②的学习,积累了一定量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大体读懂课文内容。 对于孟子及其思想,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孟子的一些篇章,虽然并未深入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但已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此文进一步理解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并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教学难点 将孟子与梁惠王从不同层面进行比较,层层深入,剖析民本思想。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预习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标注重点文言知识及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问。 2、温习此前学习过的孟子名篇,搜集孟子的名句。 3、查阅资料,了解孟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 教学策略 1、讨论法、点拨法。对于本文字词、句式的理解,采用学生小组讨论、释疑,教师进行重点词句点拨的方法。 2、比较法。 导入新课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以“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过孟子的文章,请大家回忆一下是哪些篇目?能记起其中的名句吗?这些语句中好多都是劝说君王施行仁政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这篇文章就是《寡人之于国也》。 共同回忆初中时学习的《孟子》二章和《鱼我所欲也》,在教师的引导下背诵其中名句。 一读课文,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疏通文意。 2、帮助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归纳文言知识点。 3、组织组间交流、释疑。 4、总结释疑并重点讲解。 1、读课文。 2、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组内以句为单位轮译课文。归纳总结文言现象,互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上册)(2025-04-22)
《“友邦惊诧”论》课件(共38张PPT)(2025-04-23)
《人生的境界》课件(共29张PPT)(2025-04-23)
高教版2023 语文职业模块 生字词积累(2025-04-23)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件(共38张PPT)+教案(2025-04-2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