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探索》教学方案 一、课标和素养解读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 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 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 义。 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 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 探索的成就。 人地协调观:能够说出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认识人 类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 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综合思维:运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数字技术等手段,了解 人类和中国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成就。 区域认知: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了 解月球、火星、空间站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理实践力:通过收集图片、文字、影像资料等,培养学 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教 学 目 标 和 要 求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数字技术手段,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以及我国的航天成就; 2.结合图文、影像资料,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3.通过了解我国的航天成就,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及我国太空探索的进展和成就。 【难点】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 三 、 教 学 策 略 )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共1课时,整体采用“导入新课—新知感悟—小试牛刀一思维梳 理”方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导入新课:用身边的新闻导入———激发兴趣 新知感悟:讲解重要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 小试牛刀:本节知识相关考题练习———解题能力提升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强调重点,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影像、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 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我国太空探索自 20世纪60年代起稳步发展。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中建设、 月球与火星探测、太空观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 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 【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航天工程 你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 导入新 课,激发学 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 归纳总结:我国航天工程有这些: 空间实验平台一“天宫”系列 实验舱———问天”、“梦天”系列 月球车一“玉兔”号 火星车一“祝融”号 载人飞船———神舟”系列 月球探测工程———嫦娥”系列 行星探测器———天问”系列 太阳探测卫星一“羲和”系列 过渡 人类探索太空离不开工具,你知道有哪些观测工具吗 环节二 新知感悟 一、观测工具 随着人类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宇宙奥秘的 了解就越多。 【自主阅读】课本p16,了解人类观测宇宙工 具的变革。 【展示图片】不同时期的观测工具 自主阅读,感 受人类观测 技术的进步 培养学生 通过课本 图文提取 信息能 力、对比分 析能力,落 实综合思 维 二、探月工程 【讲解】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苏联和美国 相继发射月球探测器,从此人类进入近距离观 测月球的时代。 【提出问题】我国探月工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的呢 1.小组成员 阅读课本,结 合课外知识 进行讨论,并 培养学生 阅读能 力、合作能 力、归纳总 结能力、当 【小组活动】了解我国探月工程 【任务1】计时5分钟 1.布置任务:小组合作,阅读课本内容,按时 间顺序梳理我国的探月活动,了解我国的探月 工程实施计划。 2.在教室巡视,给予指导。 【组织总结】5分钟后让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总 结并表扬。 选出小组代 表。 2.归纳总结 讨论结果,小 组代表上台 汇报。 众表达自 己观点的 勇气;培养 地理实践 力 归纳总结: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从2004年正式启动,共可分 为“绕”“落”“回”三步走。 【展示图片并讲解】我国探月工程建设流程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