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65130

2.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教学设计)-中职2023-2024学年《数学》(高教版)

日期:2024-09-28 科目:数学 类型: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622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职,高教,数学,学年,2023-2024,函数
  • cover
§2.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学习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决定函数的三要素,即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进一步理解对应法则的意义; 2、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难点:函数的概念、表示法 三、学时安排:共2学时 第一学时:函数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第二学时:函数的表示法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课前尝试 1、学习方法: (1)回顾我们在初中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在初中已经学过哪些函数? (2)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注意运动变化观和集合对应观两个观念下函数定义的对比研究;注意借助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加深对函数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要重视符号的学习,借助具体函数来理解符号的含义,由具体到抽象,克服由抽象的数学符号带来的理解困难,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 2、尝试练习: (1)客观事物的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或疏或密的关系。 例如,正方形的边长改变后,其面积也会随之改变。那么,我们说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请写出来? (2)某种钉子,每只1角5分,买只钉子的钱数是元,请列出与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二)课堂探究: 1、探究问题: 在高中课程中,函数关系体现在两个集合之间,它描述的是两个集合之间的特殊对应。 (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设D、M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 ,对于集合D中的每一个元素x, 与之对应,并且,对于集合M中的每一个y, ,这样的对应叫做从D到M的一个函数。 记作:,∈D (D———定义域,M———值域,———自变量, ———因变量) 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满足函数关系? D M D M (1) (2) 根据图象判断:平行 y轴的直线图象最多只有交点。 EMBED Equation.DSMT4 (2)一一对应函数:对于值域M中任一,在定义域D中存在唯一的与之对应。 根据图象判定:平行与轴的直线与图象只有一个交点 2、知识链接:我们分析函数的两个定义。这两个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两上定义中的定义域、值域的意义完全相同,两个定义中的对应法则实际上也是一样的,但两个定义叙述的出发点不同,我们把初中所学定义叫传统定义,把高中新学的定义叫近代定义。可以看出,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其中对应法则是将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值对应起来.近代定义则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法则将原象集合中的任一元素与象集合中的唯一确定的元素对应起来。传统定义用变量的观点描述函数比较生动、直观,但对有些函数用传统定义解释比较勉强,如市区公共汽车票价与乘车所走的站数是一种函数关系: (元)( =1,2,3,…,20),但用近代定义解释就很方便:A={1,2,3,4,…,20}(假设每路公共汽车走20站),B={0.5元,1元},:不论乘坐几站,上车就是1元是一个函数关系,看起来,近代定义更具有一般性。 3、拓展练习: 例2、已知函数,求,,。 例3、下列各题中的两个函数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 分析:函数有三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三要素必须同时都相等,两个函数才相同 (1), (2), (3), (4), (5), 4、当堂训练: (1)书P.50.课内练习1。 (2)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是同一函数? (3)下列图象中不能作为函数的图象的是( ) (A) (B) (C) (D) 5、归纳总结: (三)课后拓展: 1. 邮寄包裹,每千克重的包裹收邮资费2元,邮程超过100km以后,每增加1km加收2角,求邮资与包裹所走的千米数的函数关系。 2.请同学记录一周的天气预报,列出日最高气温与日期的函数关系。 3. 观察、分析,并请同学们思考之后填写下表: 函数 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二次函数 对应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