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齐桓晋文之事 语 文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2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多样,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这个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家能举出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派别吗?其中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圣人”和“亚圣”。孔子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对他的再传弟子孟子就可能不太了解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孟子的有关情况。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 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始终不受重用。 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轲晚年和弟子在一起共同编纂的,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一部“对话语录集” 。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南宋朱熹把《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把经典窄化,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学价值很高。 思想 ①性本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②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仁政、王道: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学 习 目 标 一、疏通词句,积累文言知识,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反复朗读,体味孟子散文气势磅礴、长于论辩的特点。 三、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时代背景 战国中期,诸侯之间争斗不息、兼并不断,“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当是之时,秦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史记*孟子荀卿传》)而齐国在东方诸国中实力强大,齐宣王的父亲齐威王曾经两次大败魏军,并以善于纳谏著称,有“战胜于朝廷”之美誉(《邹忌讽齐王纳谏》)。 时代背景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的名篇之一,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也是古代论辩文中的杰作,代表着当时逻辑文的最高水平。 当时,齐宣王想仿效齐桓公、晋文公谋图霸业、统一天下,并以此询问孟子。于是孟子围绕行王政、弃霸业的主题与齐宣王展开了一场论辩。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和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园地。稷下先生们围绕王霸、义利、天人、人性善恶等课题,切磋驳难、争辩求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