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85905

第二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二)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件 教案 学案三份打包)

日期:2024-10-3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11159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二,三份,学案,教案,课件
    单元总结提升(二)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选官制度 (1)荐举功劳制的实施使得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逐渐转向官僚政治,削弱了血缘关系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2)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适应了儒家思想的发展,获得了士阶层的支持。 (3)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了统治阶级的力量,使得国家统治日趋合理化。 2.考核制度 (1)从战国到明清,官吏考核重点由“任贤使能”逐步转向加强对官吏的控制,这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一致的。 (2)战国以来,对官员的考核已经初具规模,秦汉以后各代则不断加以完善,逐渐形成有规定期限,有指定的具体内容,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层次分明,各有分工,自上而下较为完善的官吏考核制度。 1.(2023·保定高二质量检测)名臣狄仁杰,在唐高宗时任大理丞,一年断案17 800件,无一人诉冤,年终考核经历一番波折获得了上下考。唐高宗永徽年间,滕王李元婴任金州刺史,骄纵逸游、不理政事,考核时被定为下上考。李元婴虽是唐高宗皇叔,且在宗室中地位尊贵,但也难以获宽纵。这说明唐朝对官员的考核措施(  ) A.保证了科举公平公正 B.利于筛选真才实学者 C.完全解决了社会矛盾 D.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答案 B 解析 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狄仁杰政绩突出尚需要一番波折,滕王位高权重也难以获宽纵,表明当时官员考核较为严格,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筛选真才实学者,B项正确;考核制度并非选官制度,与科举制关系不大,排除A项;“完全解决”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官员考核主要针对在职官吏,其大多是地主阶级,有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排除D项。 2.(2023·商丘高二期中)据统计,明代的进士,出身民籍的占了三分之二、出身官籍的还不到4%。到了清代,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总人数中,约占13%,而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这说明,科举制(  ) A.促进了官员文化素质的提升 B.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形成了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 D.动摇了士族统治的根基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出身民籍的进士数量不断增加,说明阶层流动更加明显,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阶层流动,并未提及科举制对官员文化素质的影响,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公平公正,但是并未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排除C项;仅由材料无法得出科举制对士族统治的影响,排除D项。 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晚清 (1)选官制度:改革科举制,建立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2)特点:浓厚的封建性。 (3)原因: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危机加剧;西方宪政思想影响;科举制弊端。 (4)作用: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2.民国 (1)选官制度:文官考试制度。 (2)特点:浓厚的西方化。 (3)原因: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4)作用:为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体现政治民主,但未发挥实际效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 (1)选官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2)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原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完善;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增强。 (4)作用:初步形成规模大、门类全、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2023·宁波高二期中)如表是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的两种主要方式的相关内容,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表① 负责机构 政事堂铨叙局 考试类型 文官高等考试、文官普通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 表② 应用范围 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 考查内容 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A.表①和表②分别是甄别和考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