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茅盾 风景谈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体会散文的“形”与“神”、“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2.能结合时代背景,体会风景之美的内涵。3.会分析作者对风景之美的综合表达和巧妙表现。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把写景和写人的活动结合起来,并在写景的过程中进行精辟的议论的写法。2.学习文章递进式议论贯穿六幅画面,使散文的“形”“神”达到完美的统一。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从看《塞上风云》的预告片入笔的作用。 2.理解个别有寓意的句子。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 中国现代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革命文艺奠基人。组织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了解茅盾 茅盾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1916年8月,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192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1937年,创作完成中篇小说《路》《三人行》和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翻译作品《文凭》《战争》等; 1949年,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 1949年10月—1965年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1978年3月—1981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1981年3月27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茅盾 代表作品 创作特色 文学思想 人物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观是其文学思想的核心,要求将“最典型的人物事态”放置到“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去展现。 小说:长篇小说《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虹》《腐蚀》《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短篇小说《路》《三人行》《春蚕》《秋收》《残冬》(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宿莽》《委曲》; 戏剧:《清明前后》 散文:《白杨礼赞》《速写与随笔》《话匣子》《印象·思想·回忆》《炮火的洗礼》《时间的记录》《风景谈》; 文论:《鼓吹集》《夜读偶记》《文艺论文集》《论雅俗共赏》《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夜读偶记》《给青年作者的信》《鼓吹续集》; 小说善于选取大题材,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反映时代本质特征。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散文善于使用以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 创造了现代小说大容量社会信息的传递和辨析的创作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画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都市文学。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 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字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 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赏析课文 时代背景 本文是作者1940年访问延安后在重庆写的。 1939年3月,茅盾赴新疆在新疆大学任教,1940年5月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归途中在西安喜遇朱德同志,应邀到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为期五个月。在延安,他呼吸了清新的革命气息,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 同年年底茅盾回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写下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 茅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