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29287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3010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编纂年代最早的总集,脍炙人口。萧统为之作序。此序既阐明了《文选》的编纂意图和选录范围,也体现了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 萧统说,《文选》里选载的都是特别讲究文辞运用的文章。那么,该怎么讲究呢 怎样的文辞才是萧统心目中的好文章呢 从“辞采”“文华”“翰藻”等词语可以体会到,萧统要求文辞博富而美丽。《文选序》说:“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学语言同社会生活里种种事物一样,是从简单质朴向着精巧华丽发展的。这是萧统的文辞发展观,也是他心目中一个基本的文章审美标准。文章好不好,首先看它的辞采是否漂亮。应该说,这不仅是萧统个人的审美观,而且是他那个时代具有普遍性的标准。 如果说得再具体些,那么可以说,当时人们所认为的漂亮文辞,包括语句偶对、声音和谐、辞藻富丽、运用典故等几个方面,也就是具有骈俪文字之美。这在《文选序》中没有具体说出来,但从《文选》选录作品的情况中是可以窥见的。比如《史记》里的序和“太史公曰”,颇有感慨跌宕的文字,但《文选》一概不选,这与那些文字句式长短错落、不合乎骈文要求很有关系。《文选》选的是班固、干宝、范晔、沈约所写的史论述赞,它们句式比较整齐,讲究对偶和辞采。又如同样是写三月三日禊饮的诗序,不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选颜延之、王融的两篇,与《兰亭集序》比较质朴,而颜、王所作“文藻富丽”有关。颜、王这两篇文字当时以此而闻名遐迩,连北朝人士都佩服之至。再如陶渊明诗,北宋以后成为一种诗美的典范,《文选》却所选不多,因为陶诗语言朴素率直,在齐梁时是被认作“田家语”的。曹操诗在后世被称赞为“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文选》则只收录两首,也是同样的缘故。 萧统所持的这种骈俪时代的文章审美观,自然有它的局限性。不少优秀作品由于不符合骈俪之美的标准而被忽略了。这从上文所述便可见一斑。在萧统看来,子书、史书“不以能文为本”,是不在美文范围之内的,这样的眼光也嫌狭窄。以后人、今人的眼光看,别的不说,《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那些人物形象、细节描绘、名言隽语,多么栩栩如生;《庄子》的浪漫想象、纵横恣肆,也多么具有文学色彩。而萧统那个时代的人们没有认识到它们的美。这些确实是《文选》编者审美观的局限。 但是,在我国文学史上,骈俪时代毕竟是一个重要而且漫长的时代,同样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如果像后世某些提倡“古文”的论者那样,排斥骈俪之美,蔑视骈体诗文,那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是片面而具有很大局限性的。《文选》选录了晋代陆机的大量诗文,陆机是萧统最心仪的作家之一。诗且不说,即以其他文体而言,《叹逝赋》《文赋》《豪士赋序》《吊魏武帝文》《辩亡论》《演连珠》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靠了《文选》,我们今天还能欣赏到这些名篇。陆机之外,晋代其他的优秀诗文,在《文选》里也保存了不少。 (摘编自杨明《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 材料二 据载,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一生似未明确褒贬过任何历史人物,独独前他七十四年而卒的“南岳幽居之士”陶渊明,却赢得了他异乎寻常的尊敬。昭明不仅首次编撰了《陶渊明集》,而且特为之立传作序。就在《陶集序》中,他德文并重地推崇陶渊明。实际上,昭明太子萧统是中国文学史上高度评价陶渊明的第一人。 陶渊明《闲情赋》是《陶集》中仅有的一篇述情惆怅、文采可观、十分接近齐梁文学“典丽”特征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情采,它都可与宋玉的《高唐》《神女》《登徒子好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