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松树》教学设计 一、课时:1课时(40分钟) 二、教材分析 《小松树》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歌词富有童趣,描绘了小松树在阳光下生长的美好景象。歌曲采用了简单的二拍子节奏,音域适中,非常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音乐水平。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学习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概念,如节奏、旋律等。他们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喜欢唱歌和律动。然而,他们的音准和节奏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表现力也有待提高。此外,学生们天性活泼,喜欢新鲜有趣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小松树》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 体会歌曲所描绘的小松树形象和大自然的美好。 2. 艺术表现 学会准确演唱歌曲《小松树》,把握其音准和节奏。 能够用优美的声音和适当的表情表现歌曲的意境。 3. 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律动动作。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松树的喜爱之情。 4. 文化理解 认识松树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坚强、长寿)。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理解歌词内容,感受小松树的形象。 2. 教学难点: 用优美的声音和恰当的表情表现歌曲的意境。 创编与歌曲相配的简单律动动作。 六、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为学生树立标准。 3. 分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互动和交流。 4. 游戏教学法:设计音乐游戏,增加学习趣味性。 5. 创造性教学法:鼓励学生创编动作,培养创造力。 七、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2. 音频设备:音响 3. 教学课件:包含歌曲音频、歌词、简谱 4. 实物:小松树图片或模型 5. 乐器:钢琴或电子琴(用于伴奏) 6. 绿色丝巾(用于律动活动)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请大家看一看,这是什么?(展示小松树图片) 学生:(积极回答)这是小松树! 教师:没错,这就是小松树。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小松树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踊跃发言)针叶很短、树干笔直、树冠像伞一样等。 教师:很好!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小松树不仅外形美丽,在中国文化中还象征着坚强和长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小松树的歌曲,它的名字就叫《小松树》。 环节二:讲授新课(25分钟) (一)感知(5分钟)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请大家仔细聆听,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播放歌曲) (音乐播放完毕) 教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A:这首歌的节奏很欢快,让人想跟着跳起来。 学生B:歌词很有趣,描述了小松树的样子。 教师:非常好!这首歌确实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二)探究(15分钟) 1. 学习歌词 教师:让我们先来看看歌词。(展示歌词) "小松树,针叶短,树干笔直冲云天。 树冠圆,像把伞,撑在蓝天下面。" 这些歌词描述了小松树的哪些特点? 学生C:描述了小松树的针叶很短。 学生D:还说了树干很直,一直往上长。 教师:说得对!歌词生动地描绘了小松树的形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朗读歌词,感受它的节奏。 (全班齐声朗读歌词两遍) 2. 学唱歌曲 教师:现在我来为大家示范这首歌的演唱。(教师演唱一遍) 教师:接下来,我们分句学习。先学第一句"小松树,针叶短"。(教师示范,学生跟唱) (依次学习其他歌词,每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